苏州工业化创奇迹 总产值3年翻番规模仅次上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 01:06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苏州讯】
近日,苏州经济界在谈论一个令人振奋的话题:到今年10月,苏州工业完成总产值7752亿元,同比增长38.4%,全年有望超过9000亿元,在2001年的基础上翻番。
苏州工业总产值3年翻番,无疑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一奇迹意味着什么? 发展工业经济仍是苏州今后重头戏。面对这一实绩,苏州的有关人士却显得比较冷静,认为苏州工业总量3年翻番并不意味着苏州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苏州仍与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还是处于工业化实现期,不过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即基本实现了重工业化(现苏州重轻工业之比已过3∶2),进入高加工度、高技术密集的阶段,但还未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因此,苏州未来一段时期仍会以实现工业化为重要任务,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到任不久的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最近强调,“我们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苏州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致力于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沿江国际先进制造业聚集带,不断提高产业能级,强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础。” 苏州工业如此大的规模,能在3年里实现惊人的翻番,不能简单理解为苏州只是工业经济总量的空前增长,这一发展过程同时也是质态显著提高的过程。以前以电扇、吸尘器、电视机、电冰箱所谓“四大名旦”,其实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市场长线产品,在刚走出计划经济时代,虽也风光一时,但这毕竟不能代表苏州工业的全部和未来,十多年来苏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苏州的工业早已走出“四大名旦”时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成为主流,让人刮目相看。苏州1至10月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295.7亿元,同比增长51.5%,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四成。 苏州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一手抓好产业升级,另一手抓好降低能耗,两者的曲线出现了可喜的“剪刀差”。根据苏州市经贸委的一份分析报告,苏州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54吨标煤,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461吨标煤,低于全省的1.53吨,业内人士说,这个数字已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工业总体能效水平与上海大体相当。 苏州工业并不是外资一枝独秀。一方面,苏州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积极抢抓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外资的涌入;但另一方面,外资的亮丽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苏州其他经济成分的光彩。事实上,苏州这几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据苏州市统计局提供的今年1月至10月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分类统计的数据,私营个体投资376.8亿元,增长38.2%,私营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远远高于全市19%的速度,鲜明地显示出苏州私营经济的活力。 由于有巨大的工业经济总量为基础,二产对三产产生了强大的拉动力,苏州的三产同样表现出色,如今增速已超过二产。苏州三产去年的增加值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居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之后,从发展的势头来看,位次还有可能前移。 苏州工业在我国经济界“异军突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发展态势来看,苏州的工业还在起飞的过程中,有关人士预计,在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至少5年内苏州工业还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不断优化,是苏州工业结构演进的主旋律,而锲而不舍、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业,才创造了今天的苏州经济的辉煌。而苏州工业的快速发展,崛起为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对中国来说,既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