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杂志载文称中国经济繁荣正向内地扩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 06:2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李芃 综合报道 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载文称,尽管中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而且是能够克服的。该文称,事实上,中国沿海地区的繁荣已经逐步扩展到了内陆地区。
文章说,在过去20多年中,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量的劳动力从西部向东部转移。这带来两个结果,其一是由于人口的迁移,东部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迅速惠及广大内陆地区;其次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根据联合国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在过去25年中几乎翻了一倍,超过40%。而19世纪的美国花了差不多50年,也就是两倍于此的时间,才实现了同样的发展。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城市化速度是全球最快的。 人口流动的同时,经济的发展也随之迁移。《经济学家》的这篇文章因此认为,中国的沿海地区正在向内陆地区拓展,两者之间的分界线已经向后退了几百英里。他们拿出的有力证据是,地处华东的上海崛起,点亮了整个长三角经济带;而素有世界庞大制造基地之名的广东省,其势力也逐渐触及上千英里之外的内陆地区。中国近来力推的“9+2”泛珠三角,更把香港和澳门囊括其中,涵盖了中国近1/3的人口。文章指出,有长三角和泛珠三角这两大地区以及上海和香港这两大“极核”的引领,中国的发展必将呈现出与光是沿海地区一味单独前行不可同日而语的繁荣景象。 文章指出,上述的发展势头使得中国内陆落后地区与其自身相比一直在朝前发展,因而贫富悬殊的问题较之“贫者愈贫”的状况相对容易克服。统计表明,中国农民的收入一直在增长,并且将于今年首次超过城镇人口收入的增长,达到10%。据悉,一项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表明,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状况和美国差不多。 当然,持悲观论调者们还有一个担心,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年均9%的增长率相当地是建立在对出口的依赖上,但出口接下来势难保持以前的快速增长。对此《经济学家》的文章指出,中国有能力阻止出口的逆转。尽管中国经济比较依赖于对外贸易,但并不过分———其出口占GDP的比例为30%,以美国和日本的标准来衡量是高了,不过和欧洲以及其他东亚国家相比纯属正常。 文章说,国内的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这正如早些时候的日本,以及更早时候的美国一样。文章乐观地指出,尽管有来自越南和印度的竞争,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全球成本最为低廉的制造业基地,沿海地区的繁荣也必将不断地向内陆延伸。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1月23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