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成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途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 18:09 人民网 | ||||||||
新华社济南11月22日电(记者邹清丽) 自从1999年修订后的土地法首次把土地整理纳入法律规定以来,国家已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31个,规划新增耕地约258万亩;省级累计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近2万个,规划新增耕地约320万亩。土地整理已成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日前在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培训中心落成典礼上说,
据了解,近5年来,国家对土地整理的总投入达50多亿元。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30多年来国家第一次大规模投资农田基本建设,也是国家迄今对农田基本建设最大的一次投入。 山东青州南张楼村村民是土地整理的直接受益者。我国和德国在这里合作开展的“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土资源部和德国专家的指导下,南张楼村对267块分散的耕地进行了调整,增加耕地150多亩;原来不连片的土地被开发成连片的种植园,由灌溉渠、防护林和农用车辆通行道路整齐有序地分成不同的种植区域;实现了耕翻、播种、脱粒的机械化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国土资源部有关专家说,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问题都是旧的土地结构造成的。这些问题主要是,田块分割细碎,田坎过多,生产力低,没有可持续性,道路和灌溉设施不配套,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 这位专家说,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给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整理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显得尤为迫切。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全国性的土地整理工作。 据介绍,这项工作包括用工程、生物等措施,整理分割细碎的土地和未利用土地;对荒地或因开矿、自然灾害等受到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在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将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