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西部大开发 > 正文
 

宏观调控: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 17:08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11月20日电 (韩乔、张周来) 在南宁参加西部论坛的各方面权威人士认为,当前进行的宏观调控尽管给西部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不小影响,但同时也为西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李子彬说:“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并没有使西部开发的步伐放慢,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力度没有减弱。”有人担心,宏观调控将对正在
加速发展亟须资金的西部带来影响,但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中部和西部所占比重同比分别上升0.3和0.7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我国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投资过度增长,小电石、小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中央及时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上述行业的投资规模,对部分行业进行清理整顿。资料显示,宁夏在今年4到8月间共关停电石生产企业18家,占总数的38%;停建电石项目13个,占在建项目的一半。新疆今年以来的投资结构中,投向钢铁、水泥等重点清理行业的不到3%,投向农业、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占70%。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马晓河说:“宏观调控本身就是结构性调整,它既包括了产业结构调整,也包括地区结构调整,这样的调整对西部总体上是有利的。”中央反复强调,宏观调控不搞“一刀切”,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同时注意调控力度、时机和节奏的把握,重点强化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行业,加大对农业、能源、交通、水利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并在政策上继续向中西部倾斜。马晓河认为,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区位优势明显,应该充分利用好宏观调控带来的新机遇,重点发展资源性产业、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等。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晓东说,中央要求控制和压缩的行业和项目,恰恰是制约陕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行业和项目。陕西省已经关停了一批对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的小火电、小炼焦等,而集中保持和加强能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特色农业等优势领域,发展前景广阔。西部省区一些负责人认为,以过度消耗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方式终究是走不下去的,“现实告诉我们,不仅要有发展的热情,更需要科学的态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春正强调,西部地区要尽快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节水型、节地型的工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他认为,从根本上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为了引导我国经济沿着科学发展观的轨道前进。

  云南省尽管受调控影响较大,但今年上半年GDP仍然增长了12%,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4.5个百分点,省内烟草行业9家烟厂顺利整合为4家。宁夏压缩了70多个高耗能工业项目,但粮食增产已经在望,在总种植面积减少21万亩的情况下,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达到300万吨,比上年增加30万吨。

  “宏观调控既使西部一些重点控制的过热行业‘降温’,又促使煤电油运等短缺行业升温,同时兼顾农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也正是西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契机。”马晓河说。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