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关系实现实质性突破
中非工商理事会签字仪式于11月17日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举行。该理事会是第一个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由联合国牵头的、以私营企业为主导的、旨在促进中国和非洲之间的经贸合作的项目。
联合国系统驻华机构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告诉记者,他要特别强调私营和公共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对于扶贫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中国在南南合作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的企业在与非洲进行贸易和投资活动时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信息,中非工商理事会的创立,是为了便利中非工商界信息分享和获取,从而通过促进私营和公共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实质性深化中非之间的贸易与投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本项目负总体责任;中国国际经济和技术交流中心代表商务部承担中国方面管理活动的主要责任;光彩促进会是项目的执行机构,对开发计划署和国际交流中心负责,将负责实施项目。
项目的总预算是一百万美元,持续时间为三年。该项目将在中国和6个核心非洲国家——南非、尼日利亚、加纳、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喀麦隆成立中非工商理事会,以深化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经济尤其是投资方面的联系,为中非经济和技术合作创建一个有利环境。中非工商理事会一方面与政府部门一道参加中非论坛,另一方面是作为实用的商业工具,帮助中国公司和非洲公司延伸商业兴趣,实现在投资和贸易目标上的更大成功。
私营部门将成为该理事会的主要动力。它将与众多国内和国际参与者结为伙伴,建立一个中非商业领域的联系网络。
非洲国家为中国发展
提供巨大经济潜力
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挑战,它也使南南合作形式的新型伙伴关系崭露头角。海外发展援助的下降以及共同需求和共同问题的存在,激励着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和经济合作的增长。加强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和经济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也已经成为我国近年来外交和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和联合国驻华系统共同达成的联合国发展援助框架(2001-2005年联发援框架),确定“促进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和经济合作,以应对全球挑战”,作为其十二项目标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合作政策,要求将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和经济合作以及南南合作纳入其区域和国家方案之内。并达成协议,“政府与民营机构合作伙伴关系”将是南南合作的新形式,而且非洲也将成为与中国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的新来源。
在2000年和2003年的中非论坛上,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非洲——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陆,做出了承诺。最近通过的一项三年行动计划——《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2006年),详尽阐述了政治、经济、贸易和社会发展合作的各个领域。像“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规定的那样,基础设施、建筑、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疾病预防等领域是中非之间的共同优先领域。而且,非洲和中国都要依靠“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它们的发展目标。
撒哈拉以南的50个非洲国家为中国发展中的私营部门提供了巨大经济潜力。通过区域经济体,如东南非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供应以及稳步改善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尽管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01年的平均4.3%跌到了2003年的3.2%,但这个被艾滋病毒、贫穷和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所困扰的大陆,在过去10年中一直持续保持平均4%的增长率。
在过去的50年里,中非经济关系以贸易为其特点,而投资往往以贸易为先导。传统出口商品的数量,例如纺织品、纱和布料正在逐渐被无线电通讯设备、工业机械、电器和器具所超过。中国则从非洲进口例如果肉、木材、煤、铁和钢材等自然资源。自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和经济改革步伐加快,中非经贸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变化。除了贸易和援助之外,非洲更看好中国的投资。而中国如果要保持国家发展和稳定所需要的增长,必须要开拓新的市场并确保原材料的供应。
从2000年以来,中国海外投资共计123亿美元,其中有12亿美元直接投向非洲。中国投资商已在49个不同的非洲国家建立了820多个公司(其中至少有200家是私营公司),覆盖的领域有贸易、加工工业、自然资源开发、交通和农业等。
中非贸易和投资水平
大大低于未来潜力
虽然非洲国家为中国发展提供巨大的经济潜力,但是中非贸易中仍然面临着挑战。
第一、贸易和投资水平仍大大低于其未来的潜力。出于安全的考虑,中国在非洲的贸易伙伴很少,投资集中在例如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赞比亚、坦桑尼亚、马里和苏丹等国。中国的总贸易额从1980年的381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6207亿美元。然而,中非贸易仍然很低,在1980年代平均每年10亿美元,1990年代平均每年36亿美元。在2000年,主要由于从安哥拉和苏丹进口石油,贸易水平增长很快。在2003年前9个月,中非贸易额就赶上了2002年123.9亿美元的水平,达到133.9亿美元。然而,中非贸易仍然只占中国总贸易额的2%到3%。
第二、进入非洲的重要部门,例如制造、高科技、采矿、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私营部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分布很散。吸引投资的是传统轻工业、纺织、生活消费品等领域。
第三、虽然中非论坛代表着对中非关系的政治支持,但却没有类似的经济支持机构为这些公司提供支助,以帮助它们进入多变和充满挑战的市场。像许多双边贸易委员会一样,目前,已经成立了11家贸易促进办事处。
第四、中国公司寻求多层次的支持,从宏观和微观的经济信息,到处理与当地政府和商人的关系的可靠方法,从贸易考察,到发现国际合作项目和伙伴。
第五、中国私营公司在申请银行贷款方面比它们在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对手有更多的限制,在寻求高风险的贷款投资时更是如此。这是进一步向海外扩张的主要障碍。由于私营公司一般都新建不久且在结构上相对不正式,导致产生银行不愿意承受的固有信息和风险问题。银行缺乏评估借款人信贷价值和评估信用历史的可靠来源的能力和现代化系统。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已建立了一个非洲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调小组来简化和加强中非国家间技术和经济合作的内部协调。商务部作为多边援助项目包括南南合作的联络中心。南南合作的全国协作机构正在建立过程之中,这将协调南南合作的政策和问题,以及从政府各机构动员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支持。(记者 孙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