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经济周刊》2004 > 正文
 

中国经济论坛对话:加息能否尽如所愿(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18:51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对话:加息能否尽如所愿?

  主持人:在时隔9年以后,央行终于重新祭出了加息的手段,来控制当前的投资过热和居高不下的物价指数。然而有专家称,加息举措出台太晚,已错过了调控的最佳时机,此次加息不会对经济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针对这一点,您是怎么看的?加息的时机是否合适?

  邱兆祥:我认为此次加息恰逢其实。在今年二、三季度,央行曾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控制投资和物价,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显著。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9.5%,物价上涨幅度也超过了5%,从总体上来看投资还是过热,经济还需要降温。现在出台政策,采用升息手段来控制投资和物价上涨,应该还是有效果的。

  杨晓维:我对是否应该加息持怀疑态度。加息的目的在于抑制投资,防止经济过热。但从现在的经济环境看,仅仅通过加息0.27%抑制投资是不太可能的。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就是通货膨胀的现实性,即中国是否面临平均物价指数的上涨,从目前来看,主要的压力来自于工业品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几乎没有变动,只有个别产品,如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不足以形成通胀。从这点来看,我对通过加息抑制消费、控制物价的效果表示怀疑。

  张晋生:我认同“加息举措出台太晚,已错过了调控的最佳时机”这种说法。政策当局或许因为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对形势判断不是很敏感;也或是出于对政策稳健性的考虑,导致货币政策的时滞。

  主持人:有一种观点称,加息将是目前股市的最后一个利空消息,随着加息悬念的尘埃落定,股市也将迎来见底以后的反弹;有另一种观点称,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利率变动和股指的相关性并不明显,无法根据加息推断股市走势。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邱兆祥:我赞成第二种观点。加息的消息早就传出了,利空已经被市场消化得差不多了,不可能成为市场反弹的标志,最根本的利空应当是恢复新股发行和大盘股增发。我们国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国家,90%来自银行资金,相比较而言,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大。

  杨晓维:我赞成第二种观点。中国股市历来对利率不敏感,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讲,他们期望的收益率远大于利率收益,银行存款利率的一点点变动,并不足以影响其投资决策,利率的变动更多的可能是影响债市。

  张晋生:我认同以上两位专家的观点,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是很大。股市目前还存在众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近期可能要扩容、上市公司效益不好等等。加息对股市的影响,更多是对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作用。

  主持人:有一种观点认为,此次央行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最为深远。加息能否抑制当前房地产业的投资冲动,为过热的行业降温?加息会对房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邱兆祥: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要大一些。但是应当注意到,市场对房地产业的预期是看好的,包括加息之后,上海、杭州等地的房价依然一路上涨。由于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导致房地产的供给有限,同时又存在着旺盛的需求,这才是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加息肯定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导致房地产业资金链收紧、提前还贷,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看未来的经济走势和央行的后续动作。

  杨晓维: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要辨证地看。央行此次加息的目标之一就是抑制房价。但是从房地产业近期的走势来看,在加息后房价还是一直在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需求大于供给,老百姓对房子有着现实需求,这才是房价上涨的内在原动力。既然市场还在追逐房产,所以加息的作用就值得商榷。如果是加地产商的息,那结果只能是减少供给,反而会推动房价上涨。如果是加老百姓的息,从而达到房产需求减少的目的,可能还会有点用。

  张晋生:通过加息抑制房地产业的投资需求还有待商榷。因为没有证据证明房地产供给大于需求,不能单纯从房价上判断房地产业存在泡沫。从经济发展来看,我们国家经过前几年的调整,目前处于新的发展阶段,而这一个阶段的特点往往是投资当先,带动需求上涨。目前某些领域需求过度,这就要我们判断哪些属于自主性的,哪些属于政策性的。这次调整给了市场清晰的政策思路,这是对的。但是利率调整不能解决当前主要存在的经济结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当检讨一下长期以来的需求管理政策,真正的问题应当做好供给方面的问题,比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公司治理等方面,不可能长期动用需求管理激励国家经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加息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