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 郭庆玲
我国的铅锌冶炼行业目前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原因主要有二点: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日趋紧张且价格不断上涨,用能成本大幅上升;铅锌冶炼产能扩张太快,原料短缺。作为一家高能耗企业,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难题。“株冶”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加强技术革新,合理使用峰谷电力,降低电耗成本,2003年一年就减少电费支出50
10万元。
自1996年以来,“株冶”电力需求量逐年攀升,由1996年生产28万吨有色金属、耗电8.11亿千瓦时,上升到2003年生产有色金属37.65万吨,耗电达到12.11亿千瓦时,电力消费总额达4.3亿元,占能源总消费的68.72%。随着生产的扩大,电力消耗总量指标逐年上升,尽管“株冶”在节约挖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主要产品的综合电耗指标仍保持了先进水平,但仍然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在电力系统实行分时峰谷电价政策的背景下,只有多用低谷电,电力消费才能总体下降。能否争取多消耗低谷电价的电量,成了增加“株冶”经济效益的关键。
从1997年开始,“株冶”就开始进行分时计价的峰谷电量在生产中的试验。由于生产中采用的电力高峰和电力低谷不同时段的电流波动幅度很大,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株冶”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占全公司用电量75.33%的锌电解工序采用分时送电。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取得了分时送电较为成熟的经验。特别是多年以来,“株冶”与中南大学联手,在取得实验室模拟数据的基础上,对分时送电条件下的锌电解工序进行优化并应用于生产,首次在国内建立了不同酸锌含量、不同电流密度与电耗、电流效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改进的高效模拟退火算法求得分时供电各个时段的最优电流密度,用于调度指挥生产。同时“株冶”投资近2000万元,改造整流系统,调整锌电解工序的作业制度,提高溶液杂质控制标准等辅助措施,使电耗下降,并稳定了电网的负荷,为湖南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作出了贡献。(作者单位: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