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石油博弈(4)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12:24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要“双赢”还是“双输”?
中国与日本所在的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近两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需求量呈加快增长的势头,平均每天增加石油消费250万桶,相当于每年增加1.25亿吨左右,年均增长超过3%。 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石油需求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俄罗斯石油年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3.1%。其中,远东和西伯利亚拥有俄罗斯石油资源的72%,此间丰富的油气资源储藏靠近能源需求大国日本、中国和韩国,具有与巨大需求市场相连接的地缘优势。 对中、日、韩等国来说,从俄远东地区进口能源距离短、成本低,而且相对稳定,是能源进口多元化的较优选择。这也自然成为各国、特别是中日间争夺的焦点。 安大线与安纳线之争目前尚无定论。如果俄政府最终只通过安纳线向东亚输出西伯利亚原油,中国将被迫在4000公里长的安纳线终点纳霍德卡接油,每桶油的运价将比最初的安大线高出一倍以上。 日本在同中国争夺全球石油的过程中,还深入到中国的传统领域同其进行竞争,比如最近在伊朗的石油开采权争夺。 今年年初,日本与伊朗签署了总额30亿美元的开发协议,并获准对伊朗的Azadegan油田进行开发。根据伊朗和日本双方达成的协议,日方占股75%,伊朗方面的合作者为伊朗石油公司,占25%的股权。项目将在3年内投产,初期日产量为5万桶,8年内将达到26万桶。这是日本开辟的新能源进口通道。 到11月初,中国和伊朗两国就一项总额数百亿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也达成初步协议。伊朗将允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开发其Yadavaran油田,条件是中石化在未来25年中每年从伊朗进口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 对于中日能源之争,目前的种种表现只是中日两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博弈的序曲。但中日这种竞争如果只是一味“争夺”而没有“协作”,对两国长远的经济发展没有好处。 “在能源问题上,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日只可能是‘双赢’或者‘双输’,不可能出现‘一方赢而另一方输’的结果。”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冯昭奎认为,中日都是能源需求大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形成竞争关系是难免的,但这种竞争应该是种理性竞争,要兼顾本国与他国利益,避免单边主义的恶性过度竞争。毕竟,中日之间的石油竞争,事关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影响到全球经济秩序的未来。 在石油战略发生碰撞的时刻,中日双方更需要的是战略上的理性、冷静与合作。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