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部署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北京年内率先启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 14:15 《财经时报》 | |||||||||
此前中国一直致力于针对进口商品的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建立,但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存在缺失。据悉,由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直接领导的全国第一个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正在加紧建设中,但服务业方面的预警机制仍然缺失
本报记者 钮键军 《财经时报》近日获悉,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入世后过渡期可能会对中国产业带来的冲击,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司已经开始部署各省、市、自治区的商务管理部门着手制定自己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商务部力图通过此举降低后过渡期由于进口过多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影响。 北京WTO事务中心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北京市自己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设计将在11月底或12月初进入实质性运作期。“其他地区也会很快建立起产业损害的预警机制,但北京等少数地区因为有着比较完备的技术基础,相信可以先于其他地区建立”。 但这位人士同时指出,中国目前在服务业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还处于空白,国家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从点到面 中国此前已经建立了反倾销预警机制。但这一机制只能针对外国进口商品价格水平低于正常水平,根据国际上的通行惯例,反倾销还必须有对产业损害的相关调查,但这一部分一直是中国外贸体制中的一个缺失。 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宣布一种进口商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时,需要美国商务部先对该进口商品是否存在低价倾销问题进行调查,而在此基础上,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ITC)才会对这种倾销是否损害了美国的相关行业进行调查,只有那些既存在低价格销售又损害了美国产业发展的商品,才会被美国裁定为倾销。 目前中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所领导建立的中国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就是类似于美国ITC产业损害调查的一种机制。 “因此,这次由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牵头建立的中国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则将有效的弥补这一缺陷。”北京市WTO事务中心的副主任钟青博士对《财经时报》说。 据钟青介绍,以前隶属于国家经贸委的产业损害调查局从2年前开始一直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产业预警机制。“鉴于一些省市和地区已经有了自己的产业预警设施,因此,商务部目前主要是负责牵头和指导工作。”钟青博士指出。 但《财经时报》记者获悉,尽管商务部和产业损害调查司大力推进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但目前的进度依然较为缓慢。目前产业损害调查司仅仅完成了和海关数据联网的工作。产业损害调查司目前可以根据海关的数据,迅速制定大宗商品进口价格量和价格走势。 但钟青认为,目前产业损害调查司的工作还距离真正的产业损害预警还很远。因为该司提供的数据只能向外界提供点对点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只能提供产业损害的信息源,还没有涉及到产业损害预警的根本——判断是否构成了产业实际损害,因此操作性不是很强”。 建立一个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不是商务部一个部位能完成的,“这需要各地区政府与中央各部委建立一个信息共享机制,也就是商务部向各地提供主要大宗商品进口方面的情况,而各地区则要向商务部提供本地区相关产业的经营情况”。钟青个人认为,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方面北京处于优势地位,因为此前北京市已经有了这样的探索,“这在全国范围内是第一例”。 预警机制 据介绍,原北京市的外经贸委(现北京市商务局)在前几年就和燕山石化公司对10种化工产品作了产业损害预警的探索,这套措施曾经成功地制止了一起倾销事件的发生。 北京市的这套产业损害预警体系主要是收集4方面的信息:在一个时期内,某厂家某种特定商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以及销售价格、进口同类产品的进口价格以及数量。 如果在某一月份,该商品的销售出现下滑,而进口数量上升,同时进口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就会对该商品进行持续跟踪,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预警机制就可以得到初步的判断,该商品的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同时,它会立即向有关企业和部门通告这一信息,建议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我们目前所需要做的就是将此前积累的经验进行发挥,有点到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北京市所有行业在内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据介绍,从11月底开始,北京市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将进入实质阶段,其核心工作是将以前积累的模型进行调试,从而使之适合北京市所有的产业现状。 钟青预计,在预算许可的范围内,北京市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将在明年年中初步建立。之后就是一个“常态的完善”工程,不断补充检测的商品。 【版权声明】本文为(媒体名称)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财经时报》授权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