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热钱涌入香港市场 > 正文
 

居民外汇存款流失骤增 热钱攻击人民币升值升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 12:47 《财经时报》

  和讯网-《财经时报》特供

  近两三个月来,上海个人结汇额一直在上升,但有关部门拒绝透露增幅;不少企业亦参与到兑换人民币业务中来,机构客户要求将存入银行的外汇资产兑换成人民币资产,这部分资金的规模比起居民外汇储户的兑汇规模要大得多。解释这种异动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经扩展到居民层面;结汇额度如果较以往大增,即可认定是有“
热钱”在进行结汇

  本报记者 魏璇 尤康

  对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中山公园营业部一位彭姓大堂经理来说,近几周来,他接待的顾客较以往骤然增加了许多。这些顾客咨询的多是关于如何将外汇换成人民币的问题。

  他们显然受到了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开始减持外币资产,增持人民币资产。

  “最近听到很多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传言,管他是不是真的,先把美元存款的一半换成人民币再说,”中国银行浦东一营业部的大厅里一位刚刚结汇2000美元的李女士说:“即使人民币不升值,至少利息上也能赚一些。”

  北京的情形亦然,11月11日,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阜城门支行办理外汇业务的顾客也比以往多了一倍。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周。”建行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称:“最近,来提取和兑换外币的客户非常多,而且往往是比较大的额度。”

  据了解,这些客户中很多人在兑换了外币后,随即办理人民币定期存款业务。换言之,他们提取外币存款的目的并非需要用钱。

  居民的持续结汇,使商业银行的外币存款流失加速。更为重要的是,一位长期从事银行资金业务的客户经理则表示,目前的结汇额度如果较以往有较大的增长,即可认定是有“热钱”在进行结汇,这需要央行认真面对。

  据了解,目前市况,已经引起中央银行的高度关注。他们首先将针对商业银行可能出现的外汇资产流动性风险,采取果断措施。

  怀疑“热钱”作祟

  在招商银行复兴门支行外汇交易大户室内,人气突然高涨。一位姓牛的女士告诉《财经时报》,最近一直来盯着外汇走势,打算等个再好点的时机把手里的外汇抛了,“拿着人民币,舒舒服服在家等着升值”。

  据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新闻处的黄女士介绍,中行上海分行的个人结汇的确在过去的两三个月里有较大的增长。她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一些季节性原因,如适逢来华旅游旺季等,但不排除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来自国际“热钱”。

  上海市外汇管理局的一位官员承认近两三个月来,上海个人结汇额一直在上升,但他不肯透露增幅到底有多大。据招商银行有关人士透露,近日也有不少企业参与到兑换人民币业务中来。一些招商银行的机构客户要求将存入银行的外汇资产兑换成人民币资产,而这部分资金的规模比起居民外汇储户的兑汇规模要大得多。

  中银国际分析师指出,解释这种异动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经到了一个限度,个人投资者层面开始有了比较大的认同;一位长期从事银行资金业务的客户经理则表示,目前的结汇额度如果较以往有较大的增长,即可认定是有“热钱”在进行结汇。

  她称,如果单为赚取人民币存款与美元存款之间的利差,实际上不用结汇,只要利用各商业银行间推出的外汇宝之类的服务,就可将美元转成其他高息的币种。此外,目前多数银行所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其承诺的收益率远高于人民币存款利率。因此,结汇是为套取利息差,理由不够充分。

  国家外管局新闻处一位官员也承认,“热钱”肯定是有,由于对“热钱”定义不同,所以说不好说具体是多少。

  和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一致,前期一直稳定的离岸一年期人民币远期无本金交割交易价格NDF贴水亦出现大幅上涨,本月10日单日的贴水由2760点骤然涨到3450点。市场预期,12个月人民币的汇率将达到1美元兑7.93元人民币的水平。

  银行风险凸现

  居民的持续结汇,使目前商业银行本已出现的外汇持续下滑的局面雪上加霜。据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2004年1-9月,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为1559亿美元,同比增长5.3%;与之对应,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1346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8%。

  换句话说,金融机构外汇贷款增速远远高过存款增速,而存贷差只有213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在外管局连续出台一系列的措施限制企业外汇贷款结汇的前提下,外汇贷款增幅迄今已是连续两个月回落,此前增幅一直在20%以上。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银行外汇贷款结构中中长期贷款比重较大,因此一旦出现兑汇高峰,对银行而言,很可能造成流动性风险。

  2002年以来,有关部门鼓励银行外汇贷款。2002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还特意下达《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债风险管理及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对现有外债成本和目前国内银行外汇贷款成本进行充分比较后,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国内银行低成本的现汇贷款置换高成本的外债,国内金融机构应给予积极支持。”

  2002年底以来,由于国内外人民币升值预期日高,以及美元与人民币的贷款利差加大,外汇贷款结汇业务过快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据银行方面的资料,国内企业、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向银行借外汇,并进行汇率投机是外汇贷款大幅提高的动力。企业的基本做法是:把外汇贷款所获现汇兑换成人民币进行周转和投资,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后,再用人民币偿还外汇负债,由此获得汇率变化带来的利益。

  根据外管局有关规定,今年7月以前,外商独资企业借用银行外汇贷款,视同外债管理,因此可以结汇;今年7月之后,国内企业全部享受国民待遇,除外债外,任何外汇贷款都不能结汇。

  某商业银行人士分析说,当然也有企业用外汇贷款进口设备,但更多的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相对容易获得、且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有利的外汇贷款,进行资产负债匹配。“从目前形势看,企业这个做法的确有利可图”。他说,进行如此设计的贷款,通常都是中长期贷款,这也是促使外汇贷款结构中长期比例过大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为(媒体名称)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财经时报》授权许可。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升值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