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启动税改转型稳健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功成身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 11:0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刚 北京报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把财政政策确定下来;名称应该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因为楼继伟副部长讲得晚,应该更接近中央的意图。”11月11日,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司副司长丛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积极财政政策)应该考虑功成身退了。毕竟它是宏观调控反周期操作的、适应经济低迷阶段的政策。”11月10日,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几天前,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过去几年来一直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今年已在转变,财政部已向中央建议明年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他提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内涵是:在服务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适当削减赤字和公共投资,积极增收节支,调整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改革。

  建设国债大幅结转

  今年5月21日,楼继伟还曾透露,“我们在采取把预算中已经确定的建设性支出往后推,我们可以看到1到4月份全国基本建设支出在我预算管理范围内,基本建设支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

  贾康分析说,今年预算中长期建设国债总量已比上年调减了300亿元,“在财政建设项目的资金拨付方面,有意识把它的进度放缓;在前一段时间,几乎有点按兵不动的味道,看着能拖的就都拖了拖。”据此,他判断说,由于建设国债资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每年都有结转,今年的结转额会比往年更大一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扬则提出,今年9月底,建设国债资金已结转680亿元,预计到年底可能达到800亿元。

  实际上,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7年之后,如今遭遇质疑最多的就是拉动投资需求为目的的长期建设国债,其累计规模如今已达9100亿元。此前,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的牟放甚至给出了取消长期建设国债的“时间表”,他提出:大约在2007年前后,可完全取消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

  丛明认为,“对在建项目6000-8000亿元的后续资金,逐步取消建设国债以后,财政预算内建设投资会保持一个规模,这样一增一减,预算内的增加,国债这一块则逐渐取消。”实际上,与国债资金放缓相应,贾康说,预算内安排的长期基建项目资金在支出进度上也有意放缓了。

  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在总量调减的同时,长期建设国债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盈利性领域,应该是大势所趋;而财政部财科所的刘军民博士则提出,预算内安排的长期基建资金也应逐渐趋于正常,“除非有类似三峡、西气东输这样的重大项目。”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如果说建设性支出放缓还有对于2004年经济过热之忧的话,那么,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则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性淡出。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农”问题,今年财政运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大力支持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楼继伟近日表示,财政部门明年将加大农业税减免力度,财政部已经决心让原定五年减完农业税的战略构想提前实现。

  财政部门还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给予重点支持。今年中央预算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83亿元,比上年增加36亿元。9月1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就表示,中国将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加大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逐步把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目前的10%-11%提高到15%-20%。

  同时,财政还对教科文卫事业发展加大了保障力度。仅上半年,全国教育支出就增加213亿元,增长16.9%,比年初预算安排的增幅高5.8个百分点。此外,民政部经财政部同意,初步确定每年从中央财政中拿出3亿元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以解决城市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曾提出,“事实上,即便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旗帜下,2004年的预算安排已经进行了旨在降低扩张力度的少许调整。”比如,今年安排的3198亿赤字,相对于今年的GDP而言,赤字率肯定会比去年下降;更重要的是,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的投向,由过去主要用于重点建设项目扩展,转为在建重点工程项目的后续投入、公共项目的欠账填补或亟待进行的重大改革举措等。

  “提法虽然还比较慎重,但现在实际已经这么做了”,刘军民评价说,“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基本上已经功成身退了。”

  启动新一轮税改

  “无论中性的财政政策也罢,稳健的财政政策也罢,核心的问题是要把企业搞活。”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桓对记者分析说,综观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济启动也罢、压缩也罢,都是政府为主导的;这种局面,目前在我国仍没有彻底改变。

  作为财政政策的配套措施,刘桓认为,目前正在进行的税改要以放权、让利为主要手段,给企业减负。

  丛明也指出,“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投向公共设施建设的领域,也可以向民间及社会资本开放”,另外,还要“注重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9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增收4014亿元。有分析认为,今年全国财政增收5000亿已经没有悬念。“财政部的领导其实是在积极考虑,利用这几年收入增长比较迅速的情况,能不能多推出一些税改。”贾康说。

  高培勇也曾建议,目前我国正处于税收增长的颠峰时期,这是启动新一轮税收改革的最佳时机;而尽快启动税改,是财政政策转向中性后该做的事。

  话音未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就于9月14日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也为讨论已久的“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拉开了序幕。至10月29日,大连市已为216户企业办理完1062万元的退税。

  刘桓告诉记者,“目前,财政部、国税总局派了很多业务部门在当地督办、观察,为下一次全面推开税改积累经验。”

  丛明也语气肯定地说:“税制改革,明年这方面肯定是要抓紧的。具体到哪个税种,那还不一定,但是大方向是确定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稳健财政政策新闻 全部积极财政政策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