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浙沪苏主要城市生存成本比较(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 20:24 国家统计局网站

  

一、优势

(一)适中的生存成本使我省宁波市、杭州市、温州市对外来人员具有极大吸引力

  1、宁波市是吸引外来人员具有较大竞争力城市。从价格水平、消费水平综合比较看,宁波市无疑是较具有吸引力城市。消费价格水平宁波市排在五城市的第三位,其指数比上海市低了19.7个百分点,比温州市低11个百分点,比第四位的杭州市仅高出3个百分点,但其住房价格水平却低于杭州,这为外来人员的首选城市打下良好第一印象。从消费支出看,宁波市比上海市少支出5.2%。对外来人员综合考虑其生存成本后,我省宁波市在五城市中比较具有优势。

  2、杭州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适中生存成本仍是求职者心仪之地。杭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其消费价格水平排第四位,消费支出也在第四位,其房价水平列为第二,仅低于上海市,使其生存成本高于宁波市。但杭州市作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之一,其特有的人文、自然景观、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基础,对外来创业者具有很大吸引力。今年6月中旬杭州市世界贸易中心招聘会上,杭州市展区前门庭若市,相对宁波市、温州市展区,其求职者人气最旺的现象无疑是最有力佐证。

  3、温州市作为最具私营经济活力城市吸引着外来创业、务工人员。温州市消费价格水平排在上海市之后,高居第二位,但温州市的房价列五城市之末,并且温州市以其开放程度高、私营经济异常活跃闻名中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创业、务工人员来温州市掏金。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2000年温州市的外来人口数远远高出杭州市和宁波市,占了全省外来人口14.8%,其比重高出宁波市和杭州市6.7和9.5个百分点,是我省外来人口最密集地区。

  表15:杭、甬、温外来人员比重

地 区

外来人口(万人)

占全省外来人口比重(%)

全省

368.9

100.0

杭州市

29.9

8.1

宁波市

19.5

5.3

温州市

54.6

14.8

  (二)活跃的民营经济为外来人员创造良好创业环境

  衡量一个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除了其相对较低生存成本外,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外来创业人员在最初考虑了生存成本后,还有经济成本、市场规范、人才素质、交通便利等都将是考虑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国一直起着领跑作用。今年《福布斯》在中国大陆首次进行商业城市排行的“2004年度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显示,我省的杭州市、宁波市分列前二位,温州市列第五位,上海市列第四位, 北京 仅列第六位。前10位排名为:杭州市、宁波市、大连、上海市、温州市、北京、苏州、无锡、绍兴和深圳。尽管这种排名一经公布,在社会上引起不少轰动,并对其科学性提出质疑,但从这次评判单位提出的标准着重突出对私营资本的关注,尤其倾向于适合私营资本创业和投资城市考虑就无可否认地存在一定的道理。浙江作为中国私营经济最发达地区,私营企业的活力作为第一评判标准,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分别列前一、二、五位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仍然是我国大陆私营经济最活跃地方,上榜城市占据前百位的40%。从这次排名看,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我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三城市无愧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块乐土,更是外来人员创业的天堂。

  二、劣势

  (一)生存成本过高

  1、房价持续大幅攀升。土地价格的大幅上涨推动了房产开发成本的提高以及旺盛的购房需求,近年来我省房价节节攀升,涨势此起彼伏,杭州市和宁波市更是持续高涨不退,在全国处于领涨地位。自2000年以来,杭州市房价在高价位上持续攀升,四年的涨幅分别4.9%、5.8%、6.8%和6.1%;宁波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幅度呈逐年扩大之势,分别为5.5%、7.2%、16.4%和16.6%,使得目前我省杭州市、宁波市的房价水平仅次与上海市,居四城市的第二位和第三位(温州市2002年开始统计房地产价格指数,没有可比性)。伴随着房屋销售价格的高幅攀升,房屋租赁价格也水涨船高,这成为生存成本过快上扬的主因。

  2、供过于求的大学毕业生使就职者工作待遇普遍缩水。来自近二届浙江省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获悉,去年底在招聘会上,以2000个岗位,吸引了1.5万毕业生来应聘。而今年6月在杭州市浙江世贸中心举行的2004大中专毕业生大型招聘会上,推出的两万个就业岗位,登记求职人数近10万。如此供过于求的严峻就职形势,带来的结果是薪水普遍缩水。

  看杭州市的就业形势,如果不计外省来杭求职人员人数,近几年浙江经济在全国地位的不断攀升下,其吸引力越来越大,光本省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其后备就业大军也是源源不断。2004年是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多的一年,浙江省有大专以上毕业生12.72万人,比2003年又增加了3.38万人,若再加中专、自考、成教毕业生总数超过20万。而岗位和往年基本持平,连续两年就业难后,使刚迈出本校门的大学生对岗位薪水的期望值也变得更现实。来自中华英才网对高校在读应届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03年大学生期望薪酬在2000元至3000元,占总人数28%。2004年期望值在1000元至2000元成了主流,占35%。据来自北京的一份报告也预测,2004年的毕业生起薪比2003年下降25%-30%。在2004年的招聘会上,众多企业放低了起薪,而许多大学生也开出了超低的800元月薪。而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队伍,在职白领也感觉到潜在危机,很多白领的薪资还停留在三年前的水平上。

  3、生存成本过高导致高素质人才的外流。一面是房价的持续升温,而另一面就业薪水的不断走低,使想来我省创业的大学生及以上学历人员,面对无法承受的高昂生存成本煎熬。一项专项调查显示:目前在杭大学毕业生租房居住的比例高达69%,而有78%被调查者认为制约和影响其在杭发展最主要因素是生存成本高昂,这其中房价和房租过高是最主要原因。就杭州市而言其居住成本约占整个生存成本三分之一,若想买一套住房更像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除了离开别无选择。

  (1)近半数浙大学子选择离开。据今年浙江大学人气最旺校园网BBS上近千人参与“毕业了,你会留杭吗?”的问题调查,结果45%的大学生选择离开杭州市,其中80%大学生提出“房价问题”是导致选择不留杭的主要原因。浙大另一人气很旺的缥缈水云间校园网做的调查也显示,有54%同学愿意留在杭州市,80%同学都提出了房价问题。同学们还提出创业环境和其它条件与杭州市相近的苏州,其房价却只有杭州市的一半左右。大学生因房价过高的离去,实际波及的是企业人才储备力量的减弱。

  (2)导致企业现有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伴随就业严峻形势,尤其像杭州市这样的省会城市如何吸引高素质人才应该是一个城市今后发展动力和源泉,而生存成本的不断提高,相对应的薪水的变相下降极不利于留住高素质人员。据来自今年4月份我省高层次人才封闭洽淡会上,一家聘请单位招聘销售、采购主管年薪只为3万,另一家招聘高科技集团公司市场区域经理年薪也只有4-5万,而这并非个别现象,这与持续攀升的生存成本形成极不协调的反差。这与省外的上海市、南京市比,很容易形成一种高级人才外流现象。因上海市的房价与杭州市相差不大,而高素质人才收入却高出杭州市许多。南京市的房价比杭州市低很多,高素质人才年薪不比杭州市低。尽管杭州市政府从2002年开始,对人才入户杭州市已相当宽松,只要是大学本科的毕业生就是暂时在杭州市没找到工作,也可以落户杭州市。但以杭州市房价为代表的生存成本不断上涨,使入杭这道无形门槛越涨越高,使杭州市苦心打造了多年的梧桐树上落下的凤凰也有不得不选择再飞的无奈。

  (二)民工基本生存状况堪忧,使一些城市出现民工流失现象

  我国民工的人地关系决定了大量民工外出打工求生存、发展,它是长期以来中国农民生存压力和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来看,农民的外出就业不仅是一种目的性的社会行动,而且带有强烈的理性选择特征,它由生存理性选择、经济理性选择和社会理性选择三个不同层次构成,其中生存理性选择是最基础的层次,只有当生存理性选择得到充分实现后,经济理性选择和社会理性选择才会得以产生。

  1、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里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相当一部分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生存状况依然堪忧。无论从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上,由于他们游离于社会主流文化之外,而成为城市一个边缘的社会阶层。首先由于城市的生存成本远远高于农村,那怕是住在城市的贫民窟,起码你得付房租。另外,由于没有城里户口,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等都得交赞助费、借读费,这也是许多民工不得不忍受亲子分离的痛苦,让孩子仍留驻农村就学。其次是由于民工的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使他们满怀“淘金梦”进城后,却发现只能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低报酬职业,高成本与低收入这是相当部分民工的现状。

  2、劳动时间和强度超负荷,民工权益得不到应有维护。据今年6月份南京市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注⑤,该市农民工日均工作时间长达9.3小时,超出《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调查的其它城市。其中超时的部分只有75%的劳力可以得到加班工资。工资低、待遇差、劳动权益普遍得不到保障。调查还发现,只有25%的外出劳力在用工单位办理劳动保险。被调查者基本上都从事苦、脏、累活,劳动强度大,居住简陋,卫生及安全条件较差。月薪收入人均仅840元,扣除最基本的吃、住、穿、行的生存成本后,所剩无几。

  虽然《劳动法》颁布已有10年时间,一些企业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跟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劳动者的民工就丧失有效的法律保护,一旦出现劳动纠纷,其权益也很难得到维护,具体体现在:企业主无视工人利益,任意克扣工薪和恶意欠薪现象严重;企业主通过增加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来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三,企业主也无视工人健康,员工在有毒有害的车间做事,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3、 文化娱乐 活动贫乏和缺乏发展空间。很多民工的生活范围仅仅局限于工地――住处之间,最广泛的交往也就是同乡,工作以后的娱乐是晚上几十个人挤在一架小英寸电视机面前看电视,或者打牌……。没有霓虹灯,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有高雅的娱乐场所,没有图书与教室,当然也没有权利、地位。特别是一些中、小私营企业,对民工毫无保障的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用工方式,只“用”不“养”,最基本的养老保险都不做,仅以包吃包住,拿到一定的工资已很难吸引多年的打工者,这些企业使民工普遍感觉工作的岗位没有发展和提升空间,长此以往,尽管在城里已打工多年,但仍很难真正融入到城市的主流生活。

  4、选择离开从无奈到必然。来自今年一季度“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2004年第一季度职业供求分析报告”显示,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如下表:

  表16:杭州求职缺口最大十个职业

十大缺口职业

裁剪
缝纫工

机械
冷加工

餐厅
服务员
厨工

饭店
服务员

推销人员
展销人员

家用机电
产品维修员

营业员
收银员

秘书
打字员

部门
经理

电力检修
电工

需求人数

16174

8612

8142

6578

2575

3373

9434

3529

1995

3257

求职人数

1649

3111

2756

2780

102

938

7561

2057

777

2044

缺口

14525

5501

5386

3798

2473

2435

1873

1472

1218

1213

  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都集中在高层和低层两个档次上,而量的需求往往是后者占了大多数。而这些缺口就需要大量民工加以补充,然而长期来的高生存成本、高劳动强度、低收入水平是民工无奈地选择了离开。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令人意外地在我省发生大范围“民工荒”。来自温州市职业介绍中心的一组数据显示,近三年在温州市打工人员以每年20%的比例在递减,新民工已很少再踏进温州市打工,老民工也正以几何级数递减。这也许是长期来漠视民工利益的代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城市竞争力新闻 全部生存成本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