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行业专题--零售业 > 正文
 

外资激战二线城市 中外零售业对决12·11大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16:39 三联生活周刊

  实习记者◎范无盐

  外资:激战二线城市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零售服务业作为入世后较早开放的行业之一将于2004年12月11日之前对外资全面开放。

  “‘12.11’这一时间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地域、股权、数量三个方面的限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部主任杨青松告诉记者。

  闸门大开,外资扩张的步伐日日迫近。

  11月1日,全球零售业头号霸主沃尔玛(Wal-Mart Stores Inc.)进驻武汉,随着沃尔玛武汉中山大道店的开业,沃尔玛全球首席执行官李.斯科特为其中国版图插上了第40支小旗。这个令中国本土零售商震惊的数字似乎并不能让李.斯科特满意,三天后,沃尔玛再次宣布,公司计划在2005年年底之前,在中国新建18个分店。

  与此同时,德国零售批发业巨头麦德龙(Metro AG)宣布:今年年底前将在中国新增两家店面。明年再开10家,到明年年底公司在中国的店铺数量将增加50%以上。

  11月4日,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Carrefour SA)旗下的“冠军超市”在北京海淀明光村开业。家乐福北方区公关部经理尹庄告诉记者,家乐福今年已在中国新开了15家大卖场。在明年的扩张计划中,家乐福将继续新增10到15家“冠军超市”。同时,家乐福在华的另一个品牌——迪亚折扣店也将加入扩张之列,预计新开100家迪亚品牌店。

  尹庄一再强调:“家乐福的扩张与‘12.11’无关,一切计划均依据市场情况而定。”不过,直率爽朗的家乐福中国总裁施荣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将家乐福的开店速度视为“家乐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信息显示,家乐福目前在中国拥有53家超市,是国内最大的外资零售商。

  在外资零售商加快数量扩张的同时,地域限制放松也为外资的汹涌攻势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杨青松告诉记者:“从地域上讲,12月11日之后,外资零售企业可以进入中国二级城市,这是对他们一个很大的放开。”据了解,以往外资零售企业只能在部分大城市及省会城市开店,全面开放后,外资将被允许在更多二线城市投资。

  10月底,家乐福中国高管在一次投资者会议上表示:“在继续巩固现有店铺市场的同时,家乐福将进军新的城市。”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家乐福除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各新开12家店铺外,还将在其他一些大城市各新开6至8家新店。

  觊觎新领地的不止家乐福。

  早在3个月前,沃尔玛中国副总裁李成杰就向媒体表示过:“沃尔玛最感兴趣的就是12月11日取消地域限制。这意味着,除了省会城市,我们可以去更多的二级城市。”

  沃尔玛并不是说说而已。9月15日,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宣布将一块面积达25亩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给泛华置业(玉溪)有限公司,并宣布沃尔玛超市将在这块土地上破土动工。据沃尔玛北京分部负责人透露,除云南玉溪外,沃尔玛已经开始关注更多的二级城市。此举立即在中国零售业掀起波浪:沃尔玛与家乐福开战二级市场!

  零售业专家认为,玉溪市不过是沃尔玛向中国二级市场冲刺的第一枪。这标志着在中国市场一直落后于家乐福的沃尔玛开始向新的领域进军。对沃尔玛而言,二级城市的经营成本是吸引力之一,土地租金和员工薪金与一些大城市相比要便宜得多;其次,在大城市商业发展渐趋饱和之际,二级城市无疑为新业态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

  不容忽视的是,沃尔玛的进入对当地零售业而言,不啻于一把双刃剑。它在增加就业、引进先进管理模式的同时,也成为地方零售企业的最大威胁。

  中资:在硝烟中成长

  “如果说,家乐福现在才进入中国市场的话,那我们肯定是死翘翘了。”北京市首航国力商贸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颖华告诉记者。首航国力是1995年在北京成立的一家民营商贸企业。那一年,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进驻中国。刘颖华用将近10年的时间,把首航国力的连锁超市扩张到37家。最近两年,公司加大了扩张步伐,新开店铺的增长率达到15%。

  相对于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外资零售巨头而言,首航国力可能连小舢板都算不上。不过,面对外资的强大攻势,刘颖华一点儿不担心。“各有各的优劣,要说战争,也早就开始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刘现在依然坚持着每周到附近的华堂超市去逛3天的习惯。华堂超市是中日合资的百货超市。刘认为中国的零售企业很幸运。在正式交战之前,他们有10年的时间去琢磨对方。

  对于“本土零售业溃败论”的说法,刘不以为然,“要说冲击,自然会有,不过也不至于那样严重。我们就是傍着它们长大的,什么招数早都摸的门儿清”。首航国力超市的特色是生鲜、蔬菜、水果。其中,生鲜类食品最受附近民众欢迎。

  据刘颖华介绍,首航国力的生鲜经营完全是从华堂超市拷贝过来的。他们店起初只是将生鲜食品完全放在大冰柜里冷冻,时间一长,鲜度便会受损。后来,在华堂店转的时间长了,他发现,华堂除在制作包装方面有讲究外,他们对冰柜的温度有严格的控制。“他们店里的生肉几点宰、几点放进柜、几点取出都是很有规矩的,他们一般每隔两小时检查一次,随时控制冰柜温度,这样能够保持好生鲜品的鲜度。类似这样的窍门很多,现在我们的生鲜做得一点不比他们差。”

  事实上,从90年代初有外资零售企业出现以来,无论是搞零售业试点还是设置过渡期,国内企业一直都在学习中接受竞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曾担任2001年入世谈判中服务贸易开放方面顾问的邢厚媛告诉记者:“1998年,我在上海搞服务业市场开放的调研时,当时就发现尽管国家真正试点审批的外资零售企业只有4家,但实际却有84个店面,到2001年中国签署WTO协议时,零售业外企的数量又有一个增长,而在过去3年过渡期中,随着国家对外资零售企业限制的愈发减少,这些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邢厚媛说,“中国企业正是在一边学习一边发展一边竞争的过程中逐渐前进的。”

  邢厚媛同样不赞同“本土零售业溃败论”,她认为,中方零售业的优势在于便利店与百货店。在百货店、专卖店这种单品利润较高的业态内,服务相对比较重要,有利于发挥本土企业熟悉国情、适应本土消费习惯的长处。因此,本土企业只要选择了合适的业态,加强自身管理,同样可以在中国广阔的零售市场有一席之地。

  真正的敌人是自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部主任杨青松认为,外资零售企业的杀手锏在于规模及资本实力。“中方企业一般估值2亿、3亿什么的,就很了不起了,但这些在外资看来,根本不算什么,所以,他们的资金实力使他们完全有能力去不断扩张。”

  有规模才会有利润。对规模的追求也是外资加速扩张的动力。不过,成也规模,败也规模。在中国市场,外商的软肋也正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杀手锏。

  “外资的大规模销售必然要求一个规模供货的体系环境,然而,中国目前在整体的供货、零售环节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也就是说,中国的上下游体系还不成规模,因此外资往往无法与中国上游企业对接,比如农产品,家乐福要求必须有个农业基地来供货,中方没有这样的供货商,家乐福就无法应付,而中方企业就灵活得多,他们可以直接找到小型的农产品供货商。”杨青松说。

  其实,对于中资企业而言,真正的敌人同样不是强悍的沃尔玛们,而是自己。

  “你永远不可能和沃尔玛比大,但是你可以做强,做出特色啊,只要管理得当,我想我们的灵活性会让我们发展的很好。”刘颖华说。

  “中国企业的弱势在于管理水平,管理基础普遍不行,所以当它小的时候,还是地方企业的时候,管理上看不出问题,一旦要发展要扩张,最初的管理能力就被稀释掉了,成为前进的大忌。”杨青松说。

  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曾对未来中国零售市场作出预测:“在未来3年至5年,中国60%的零售市场将由3家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全国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商手中。”

  也许,对于成长路上的中国零售企业而言,迈过自身这个坎儿,麦肯锡的预言才能真正被颠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零售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