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钢结构产业链缺失 六成订单被外地企业拿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01:16 中华工商时报 | ||||||||
【实习记者江溶记者吴浩武汉报道】 “湖北市场钢结构项目订单中约有六成被外地企业拿走”。在日前武汉钢结构产业链座谈会上有专家这样估算道。 湖北是产钢大省,拥有武钢、鄂钢、冶钢等钢材研发和生产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
与会专家认为,钢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缺乏是湖北钢结构产业落后的主要原因。产业集群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生态功能小区”,拥有巨大的能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企业以及相关服务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一方面,要素聚集,选择性增多,为优化配套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信息对称,交易费用低,盈利机会多,这些“便利”优势消化了包括运输成本在内的费用。而目前湖北的钢铁企业处于“孤军奋战”状态。纵向没有构成完整的链条,横向不能“成群”,产业发展缺乏“邻里效应”。在有限的市场环境中,钢铁生产上游企业产品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与现有的钢铁生产能力不配套,如矿石不够、辅助材料不够;钢铁生产与用钢产业的需求不对称,如湖北汽车产业生产能力强,但其需要的型板、型材却多产自外地。 钢材建筑被业界人士称为朝阳产业,目前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只有1%左右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离发达国家65%的比例还有相当差距。钢材供应上,建筑钢结构只占我国亿吨钢产量的1.5%,按照国家2015年规划目标,未来这个比例要提高到4%到6%。在此背景下,国内钢结构企业迅速扩张,各类资本纷纷涌入。 湖北是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有比例较重,民营企业比重仅占6%。这种所有制结构中,没有明晰的产权,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财富的创造主体意识淡薄等体制弊端必然影响企业的活力、创造力及对生产要素的自由配置,影响整个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其次是政策环境。政府部门缺乏市场意识、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近年来,为改善湖北投资的软环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性政策措施,但有些政府部门在市场机制中“放不开”,不能把集中在政府手中的发展权还给企业,“卡”、“扣”、“要”等现象仍然存在,不能让企业真正投身到市场浪潮中自由搏击。 专家认为,湖北要发展钢铁产业链,不能局限于老企业,而要把重点放在培育和引进民营企业上,利用新体制和新机制整合新资源,催生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生力军,形成产业链的纵向一条龙,在现有的产业链基础上,产品的生产经营要两头扩展,实现供应、研究、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