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冰岛
今天,区域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正在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大到欧盟寻求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小到一个村庄一个街道构筑产业发展特色,人们追求的就是在各种区域经济中,如何形成自身的产业特色,从而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自己在这个社会寻求到一个最佳发展位置。
1990年代初期,“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曾被统称作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曾被社会追捧一时。但一个二十年过去,当年新经济模式中的四大主角却已演绎出不同的命运:由于未能与时俱进,“苏南模式”已成为历史,只能在回忆中散发出旧时的光芒;温州经济已成气候,世界各地也到处见到温州人的身影,但由于其科技实力和品牌产品缺位,温州产品在国际市场屡遭从官方到民间的反倾销。不久前发生的西班牙火烧温州鞋事件,虽然原因很多,但未能树立品牌形象、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争得应有的地位和利润、以至成为当地同业产业工人时时要拔掉的眼中钉,才是各种原因中的主因。温州炒房团对一些城市房市产生的负面效应,对温州形象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其同时更透露出当地政府在引导民间资本二次发展时的乏力和缺位;珠三角是中国加工贸易发展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借鉴他人能力创造自身品牌、从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中走出来还尚待时日,但其具备了一定的对中国新经济的引领能力;晋江却走出了一条“质量立市、品牌立市”的道路。恒安、安踏、七匹狼、SBS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出现,使晋江这个昔日农业小县,成了今日名副其实的中国品牌之都,也使其成为当年四大主角中今日含金量最高的一位。
从当年四大主角的今日现状来看,晋江的发展之路应该是最被这个时代所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最强的。
其实谁都会看到晋江这条道路的最终发展前景,但能否走好这条路却不完取决于企业自身,除基础设施、地理位置、发展环境、文化偏好等基础资源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当地政府对大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对当地产业集群的科学规划、科学引导和政策服务能力,这正是提升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水平,发展好区域经济的又一个重点,而晋江市委市政府恰恰在这个重点上探索出了一条高端道路。
晋江占地范围只有649平方公里,面积并不大,而且出身农业并没有什么工业基础。但由于身处侨乡,地临水域港口,又有“爱拼才会赢”的传统做事特点,所以当改革开放的春风频频吹起时,出身、人文、地理等先天优势开始同时发力。1990年代初,“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共发展”的“晋江模式”,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进模式之一。但这只是一种发展模式,离“中国品牌之都”该走的道路还有非常大的距离,但这个距离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距离到底是怎么消失的?多数人并不是很清楚。
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经济马赛克”,其在文中谈到:“晋江在发展之初就选择了做大产业集群这条发展道路,因此才出现了一批专业镇和专业村,产业集群应运而生,一些配套产业也因此发展起来。短短二十年过去,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这条道路,使晋江从一个农业小县发展为全国闻名的制造基地。
而早在1996年晋江由县升市时,市委市政府就将工业化和城市化联系起来:土地规模经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提高专业化程度。政府又及时推出“现代化制造基地;著名侨乡;生态型滨海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使晋江在产业布局、园区规划上更趋合理。与此同时,企业产品也走出一条从仿牌、贴牌、再到创牌的良性发展之路。恒安、安踏、七匹狼、九牧王、SBS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就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陆续诞生。如今,仅全国驰名商标晋江就有10个,还不算中国名牌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晋江已成为中国拥有知名品牌最多的的县级市。
今年4月,政府又拿出1800万元,重奖2003年的创牌和达标企业。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晋江基本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品牌运营也进入了新境界。
而自“九五”以来,晋江的领导班子就致力于解决企业和城市发展后劲问题,同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重点企业更是全力扶持,利用各种政策鼓励企业创牌。没有这一切举措,‘中国品牌之都’的美名我们是得不到的”。
龚清概的一番话让我们看到,一方经济要想做大,从企业自身努力到政府服务到位,两只手的力量必须平衡,抽掉哪只手市场都是起不来的。尤其当一方经济发展到关键阶段的时候,政府的这只引导之手更显重要。
如今,晋江已形成鞋业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陶瓷等一批较成熟的产业集群,聚集各类企业6000多家,年产值达600多亿元(市场商业价值18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也正是由于这些产业集群的存在,晋江才被冠以“中国鞋都”、“中国纺织工业基地”等美誉。
享受这些美誉的全国还有一些区域,但在一个小区域内全国驰名商标这么集中这么多的,恐怕全国除晋江外,可与其比美者寥寥。
晋江这个案例还使我们看到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政府的服务能力中,政府一把手对一个区域的长远思考、长时间内对各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手段始终如一的执行,这也是做大一方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参与《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调研和制定而对晋江领导班子有很深了解的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北大演讲学者、著名产业集群规划专家沈青的一番话很令人思考:“龚清概在晋江被誉为强势书记,他对城市、对企业、对政府服务的领导能力都很强。他在晋江干了二十多年,没有这个人,晋江也难有今天的发展。龚清概是个懂商人的政府官员,既有政治能力又有商人能力,对市场有很强的把握能力。他的从政之路是从村文书、村长、镇长、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一路走来,从政经验丰富,开拓能力强。他的最大抱负是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在晋江干了二十多年,这对晋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项政策的连续性都至关重要。晋江能有今天,与这个人的存在有很大关系,所以他在晋江有着非常好的口碑。
去年春天,龚清概亲自带领晋江的70多个企业家到北京大学充电,这在中国官员中还是很少发生的事。因为晋江有一批企业年产值做到亿元后,企业家们便有了不再思进取的情绪,这种情绪很致命,也使晋江的发展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福建的人均土地面积比浙江还少,而且山高丘陵多,对经济发展制约很大,政府必须引导企业走出去。短期的学习后,这些企业家们又考察了了汇源果汁集团,了解其集团是怎样在短时间内将企业由5个亿做到50个亿。这一切使这些企业家们很震动,待一切结束回到晋江时,企业家们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接来到了市政府的一个会议室,研究怎样将企业做大。变革的需求在激动着他们,这一切对晋江的产业发展非常有好处”。
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断被嚗光的时候,当一方的经济发展缺乏方向和政策上的连续性时,龚清概在晋江的长期任职及晋江今天的发展现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在的思维空间。其实在这一点上,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大连的长期任职及大连城市经营的巨大成功,都说明了面对同样资源和发展背景时,一个区域一把手的执政水平,决定着那片区域的死与活。
当区域经济的发展被所有人重视时,也是区域经济竞争最激烈的时候。虽然晋江的经济发展已走出一条高端道路,虽然其2003年的财政收入达到近30个亿令人刮目,但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这些都不代表永远的竞争力,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与时俱进,才会使一方经济的生命力更持久。
为此,今年5月,晋江市政府启动了一项工程:将产业集群规划专家沈青请来,将部分政府官员及一些大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请来,共谋晋江产业集群的升级战略。
晋江的经济发展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沈青。
记者:沈青你好!我知道你这段时间受晋江政府之邀一直在参与《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制定,这应当是当地政府第一次请外脑参与本地产业升级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晋江的领导者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沈青:可以说晋江的经济发展到今天,遇到了五大问题:第一,晋江人均土地资源比浙江还要少,当经济做大时就带来很大的资源上的制约性,企业应该怎样更快、更强地走出去?第二,除土地资源的制约外,晋江的水电资源也很有限,怎样将有限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第三,晋江一些家族企业做得很大,但企业达到几个亿的销售额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怎样促使一批企业尽快上市,获得较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第四,晋江企业家素质普遍偏低,一些知名企业的老总只有小学文化,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低就造成一些企业模仿能力强创新能力不足,扩张意识强发展能力不足;第五,众多商人面临向企业家转变,以此解决企业和城市发展后劲。五大问题促使当地政府重金聘请外脑,为当地的经济再发展谋篇布局。
记者:晋江的一些产业集群全国闻名,这些产业集群有什么特点?
沈青:晋江的产业集群有四大特点:第一,小产品,大市场。有些产品很小,如运动鞋、休闲食品、西裤、内衣、拉链、雨伞等,但产品在全国占有的市场份额非常大,有十多类产品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占有率第一;第二,小概念,大前景。晋江有很多休闲产品,如休闲服装、休闲运动鞋、休闲太阳伞等,概念不大做得却很专很有特色,符合大众消费倾向;第三,小企业,大合作。晋江企业中小型居多,但生产方式却是社会化大协作,生产效率比较高;第四,小集群,大作为。晋江产业集群规模相对较小,最大的纺织服装业2003年的工业产值也只有214.5亿元,但产业竞争力却是国家级的,很有作为。
记者:晋江产业的优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沈青: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第一,生产能力与创新能力之间的落差。如晋江纺织服装业仅先进喷水织机就有8000台,喷气织机1000台,针织圆盘机1000台。制鞋业仅旅游运动鞋产量就占全国总量的40%,占世界总量的20%。但由于研发设计能力有限,品牌通道狭窄,导致投资、生产、品牌营销手段趋同,结果是产品附加值低;第二,先进装备和人力资源之间的落差。晋江在服装、制鞋、食品、陶瓷等几大行业的整体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但管理、营销、研发人才却极度匮乏,有一定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还未形成,先进设备与先进技术和人力未能高效结合;第三,造牌成本与品牌价值之间的落差。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年60多亿元的广告额中,就有6亿多元来自晋江企业的贡献。晋江仅制鞋业年广告投入就超过10个亿,但由于缺乏品牌的文化建设和高水平的形象包装,导致品牌成本和品牌价值之间反差较大;第四,产业规模与单体能力之间的落差。如晋江的纺织服装企业和制鞋企业均达到3000家以上,产业规模很大,但企业的单体实力和国际品牌相比差距很远。如安踏的鞋年销售额已达10个亿,但耐克鞋2003年的销售额是40亿美金。同样是名牌运动鞋,二者间的销售差距竟达近40倍。这说明品牌优势未能全面发挥,规模效益还未形成;第五,发展速度与发展空间之间的落差。晋江各大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但晋江土地资源有限,用地难成为企业扩大产能的一大瓶颈,继而导致部分规模企业外迁,严重削弱了晋江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记者:专家们对晋江产业集群水平升级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沈青:首先选择纺织、制鞋、玩具等五大行业进行重点扶持,使这些行业的企业不光做专做精,更要做大做强。其次扶植50家企业,主要看其行业优势,对当地产业的带动能力和未来对财政的税收回报能力,通过4年左右的培植,使这些企业的年产值达到10—50亿元。通过这个举动,再培育出一批国家级品牌,使晋江品牌之都的形象更具威力。与此同时,扶植10家企业上市,在证券市场形成晋江板块,增强晋江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总之,将一切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向龙头企业倾斜,通过做好这一切,力争使晋江成为“国家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
记者:前景很诱人,但可操作性强吗?这些目标是依据什么定出来的?
沈青:《晋江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制定是集合当地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和营销专家等一批人马的智慧,金必德课题组又走访了晋江五大行业,对50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产业集群规划方案多次征询晋江市委市政府及各综合部门的意见后,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十易其稿才最终完成的,所以规划的前瞻性很强,可操作性也很强,很有晋江特色,可充分释放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尤其将终稿向企业征求意见时,企业一致认为这个规划是政府十年来发展导向最强,政策含金量最高的一次。
记者:谢谢你接受采访。
我们在《晋江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决定》里看到,晋江的领导者们将在龙头企业扶持、技术创新、品牌经营、人才培养等方面实施七大工程,工程的具体细则已经出来:如受扶持的核心企业的认定标准;企业如在工业园区投建占地500亩以上的大型制造中心,地价可按开发成本的三分之二支付,优惠部分由市财政补贴;企业如异地“买壳”上市后又将企业注册地迁回本市的,享受的政策优惠将视同本地上市企业;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在劳力输出地建立招工窗口和培训窗口,解决企业技工难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将在户口迁移、政治待遇、子女就学等方面,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政府还将有计划地开发针对务工人员的经济适用房等。
龚清概说得好:“这一切行动的目的,就是要在晋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打造引导型政府,构建起使晋江产业集群水平科学升级的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国家级品牌甚至国际级品牌在这里涌现。此举使晋江的财政收入有可能在未来四年内增加一倍,即2008年时财政收入达到80个亿”。
可以说,当这些目标变成现实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晋江的领导者们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又一次成功引导和发展模式上的水平提升,晋江的经济发展能力也将因此进入又一个不同的时代,晋江的经济已探索出一条高端发展道路。在这条路上,最好的发展机会将向这里集中,企业利润将实现最大化,政府和企业的各自目标将在这里得到最大实现。
当中国的大小区域希望以各种不同的区域经济,希望以各类不同的产业集群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时候,怎样选择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用什么手段保障这条道路高速前行,已成为各级政府最需要深入研究和科学落实的问题,但晋江的发展道路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