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亮 言树编辑:闫荣伟
11月1~2日,第七届国际特许经营巡展首先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拉开帷幕,来自欧美、东南亚、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的许多国内外著名企业参加了本次展览会。据悉,本次巡展首次尝试国外招展,有三成以上特许经营品牌直接从国外招展,国内投资者可以在本次展览会上首次接触到30多个全新的“洋品牌”,例如Sbaro意式快餐、Villa比萨、Pizz
aCorner比萨等。
本次展会的参展范围涉及餐饮、教育培训、汽车服务、洗衣、零售、商业服务等数十个行业,这些投资项目对投资额要求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投资者可以通过对自身条件的评估,从而决定是做单店加盟,还是做区域加盟。两天下来,记者感觉到,虽然有众多国际品牌的“捧场”,国内投资者热情高涨,但展会服务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完善。
参展以年轻人居多
每年的11月习惯上被称为中国的“特许经营月”,每到这个时候,许多投资者都会关注各类特许经营展会。本次展会由于被安排到国际贸易中心二楼,并且“宣传不是很到位”,所以显得有些人气不旺。
eMediaAsia总裁马思礼说:“调查表明,国际特许经营巡展会吸引许多高素质的参观者;其中,有接近90%的参观者计划在一年内投资特许经营项目,超过70%的参观者至少准备投资60000美元以确保取得特许经营授权。其中,超过30%的受访者对餐饮美食行业感兴趣,其他被受访者所青睐的行业依次为教育和商业服务、汽车服务、便利店以及零售服务的特许经营项目。”
本次展会人数虽然较以前几届多了近1/3,但专家认为,这样的人数人气还不属于很旺。
“开店12.8万元,展会期间优惠1万元。热忱欢迎加盟!”这是G&C咖啡餐饮连锁公司展位前的宣传海报,运营经理朴永铉告诉记者,由于展会来的人很少,自己打出的促销活动没有揽到多少“生意”。
来自山东的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发告诉记者,此次展会年轻人居多,其中想创业的不少,但是估计多数人不会有实际的投资动作。
主办方环球资源集团负责此次特许经营项目的经理张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许经营概念进入中国时间不长,市场需要慢慢去培育。国外做的好的品牌其实不多,所以多数的特许经营展会规模都不大、参展人数也不多,100多个摊位都算是很大的规模了。
服务业占据主流
据张伟介绍,此次会展有120多个中外特许品牌参加,其中国外品牌占六成以上,经营范围涉及到数十个行业,三成以上特许经营品牌是直接从国外招展的。
但是记者发现,麦当劳、肯德基等并没有现身此次特许经营展,而蒙牛等16个品牌却首开加盟先河。主办方表示,因为麦当劳、肯德基比较知名,每天都会有很多加盟者慕名和他们联系要求加盟,因此他们并不需要参加展会来推介自己的品牌。
在投资者刘先生的眼里,此次展会则有些“偏”:咖啡店、洗衣店类多得有些过分;教育类也很多,但主要是偏重儿童教育和幼儿教育,真正针对成人的英语教育却没有。“要是能把面再弄宽一点就好了”。据了解,刘先生以前是做印刷的,此次参展的目的是想“转行”找一个新的投资领域。
在展会现场记者发现情况的确如此,参展商所在的行业分布集中度相当高。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新型的服务业居多,如洗衣类就占到了1/3强。
据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分析,由于餐饮业、洗衣、咖啡类的企业一般可以给投资者带来相对稳定的回报,所以本届展会这种类型的参展企业数量最多。
展会需要提供“特殊服务”
据了解,特许经营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七成以上的商业企业是以特许经营的模式运作和管理的。在中国,民间投资资金的快速膨胀,使特许经营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正逐渐以 国际性的标准营造特许经营发展的商业环境。
“此次展会来了不少以前没有见过的国际品牌,许多参观者对这些品牌不太了解,非常需要主办方从多方面进行指导,尤其是风险防范之类。但主办方举办的免费讲座却和我们实际需要有一定距离,实际作用不大。”一位专门从陕西赶过来的投资者陈先生告诉记者。
参展企业也同样非常需要与投资者进行大量沟通。北京巴黎大磨坊食品有限公司的周部长语出惊人:“投资者最好是以前没有做过面包业的,因为我们是用冷冻面团烘焙出新鲜面包,和一般面包的做法不同,不希望投资者头脑中有限定的模式。”王女士也表示,自己看到的投资1.88万元加盟,每杯咖啡净挣6元,直到机器坏了为止,“这是好事,但总让人感觉不可信。”
对于这种显得有些“初来‘诈’道”的“盟主”,中小加盟者该如何规避风险呢?国际特许经营协会主席Feltenstein先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如果我是一个加盟者,那么首先我要问特许盟主的问题是:你有什么样的特色和东西可以吸引顾客?其次是要问特许盟主:你怎么样来支持我,以便可以让我进行很好的管理和运营?第三是我要跟特许盟主索取其财务报告来看。第四是我会向特许盟主要他在其他国家加盟者的联系方式,并与这些加盟者进行交谈,他们的成功、失败的经验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TNT包裹快递业务中国特许事业总监陈耀东在研讨会上也表示,由于特许经营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因此其应以备案管理来确定特许人的市场资格,还应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因为现在很多特许人常披露一些不准确、不真实的信息,或故意扩大投资回报、掩盖投资风险等。
“这些都是要主办方提供风险预警,或者出一个加盟风险系数排行榜的地方。”国家商务部研究院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中心一位专家指出。
展后炮
别把展会当市场
尽管本届国际特许经营展首次吸引了30多家国际品牌参会,现场气氛依然热烈,投资者的热情依然高涨,但与往年相比,本次展会还是“冷清”了不少。事实上,特许经营展场面不再“火爆”的背后,并不是说“特许经营”这一成功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受到了冷遇,而是表明:投资者越来越趋于“冷静”,他们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比往年理性了!
在展会现场,很多参展商盟主都设置了不少优惠条件,承诺在现场签约(或签意向书),只需交一些定金,即可享种种优惠,如免收加盟费等。这样的诱惑确实顶用,吸引了众多的加盟商前去交谈。一位手里已经提了很多资料的投资者李先生表示,他对投资咖啡店或西式快餐有意向,已经和好几家国外品牌进行了咨询交谈,基本上了解了他们各自的优劣势,但现在还不急于决定加盟哪一家,要回去好好研究研究。他认为,收不收加盟费并不是最重要的吸引条件,如果不收加盟费,但一分钱也挣不到,那投资也是白搭!
像李先生这样的理性投资者并不是少数。事实上,经过这几年特许经营理念在国内的迅速普及,特别是前几届特许展让一部分最具投资冲动的人对这一领域逐步了解,有的已经在开始加盟实践,而一部分当初凑热闹或者仅仅是好奇的潜在投资者也不再会盲目去参展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曾经很有名的特许经营品牌不断传出纠纷或失败的事件,也让不少投资者变得谨慎起来了。事实上,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关于特许经营的专门法规,特许经营的法制环境还不太成熟。作为特许经营的两个相互依存的独立主体,总部和加盟商之间由于没有产权和隶属关系,因此在监督、管理方面的难度很大。加之某些盟主方为吸引加盟商,片面地夸大收益,但其本身管理体系又很薄弱,约束力不够,因此导致加盟商一旦经营有困难,就会出现纠纷或失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盟商希望仅通过在展会上的一面之缘就做出投资决定,显然是有着相当大的风险的。本身特许经营行业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展会仅是这个不成熟行业的一个平台,因此建议投资者把展会仅当作一个比较选择的机会之一,不可过分相信盟主们在展会现场眼花缭乱的“促销与优惠”,展会毕竟不是现实的市场,把决策的基础和精力放在会后的市场考察上,才是理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