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群 海口报道】
制度创新、体制改革、公共服务的差距是各地企业发展与竞争环境差别的主要根源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日前在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作题为《政府行为、公共服务与经济竞争力》的专题演讲,在谈到城市竞争力的时候,他强调: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现
在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或经济竞争力的差距,越来越根源于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也就是说制度创新、体制改革、公共服务的差距,是各地区企业发展与竞争环境差别的主要根源所在。
他认为,对于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来说,和国家竞争力一样,其最终体现在企业竞争力和人力竞争力上。所以,城市竞争力的基础是制度环境,而城市之间的竞争,核心问题是各地制度环境的竞争。城市化进程本身是为了使企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一个错误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却可能降低一个地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不是提高它们的竞争力。
现在有的地方在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中却搞了大量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大大加重了企业的商务成本,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下降而不是提高。另一方面,城市化的本质是农民进城。农民是低收入群体,城市化问题是为穷人建城市的问题,我们应更多考虑这一部分群体吃得起饭,住得起房。但有的地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却没有考虑到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费用问题,生活成本很高,结果人们都不愿到这些城市来打工,或者导致企业的工资成本提高,不愿到这些地方来办厂。这些都是在降低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他说,现在许多地方、许多学者和政府机构,一谈到城市竞争力,往往谈的就是这个城市有多少产值、多少企业、多少投资、多少名牌、多少人材、多少院校,等等。这些东西是不是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指标呢?不能说不是。但它们都是“结果”性的表征,是城市竞争力所产生的结果的表现,而不是竞争力本身。
城市真正的竞争力是一个城市本身的“硬件”和“软件”的质量与成本,是那个通常所说的“投资环境”和“人才发展环境”、就业生活成本、商务成本一类的东西,是这些东西决定了一个地方有竞争力还是没有竞争力,对资本和人才有没有“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各种好的生产要素就会到你这里来,企业会到你这个城市的“地盘”里面来运作,创造价值、创造品牌,人才和劳动力就会到你这里来工作,于是你的“结果性的指标”就会比别的地方高。(5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