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合会建议农业构建发展新框架 转换增长途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06:55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王宁 “处理好农村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需要一个新型的、更加综合的途径。生态系统服务、环境影响、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应当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日前,
中国应构建农村发展新框架 在该委员会起草的《2004年会政策建议草案》中,国合会建议中国政府构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新框架,转变政府的角色,增加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土地和水的投资,并尽快确定农村环境保护的优先次序。 国合会提到,中国最充裕的农村资源是劳动力,应当通过教育、保健和其他投资,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使其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的公共农业科研投资应当从目前不足农业生产总值的0.3%提高到l%。同时,应当考虑设立农业科研专项基金,用于鼓励创新的农业科学研究。在改革的进程中,发展并推广节水技术十分重要。政府还应当在农业系统综合管理领域做大量工作,比如运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生产模式等等,推动以自然资源保护与农业生态系统高效利用为目的的水土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 中国在农业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但是,中国的成功也付出了严重的环境代价。国合会建议用更广阔的视野协调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中国应当由关注国家粮食安全转移到减轻农民与消费者的代价上来,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步骤加以实施:首先,中国应当将关注重点由食物与粮食安全转变为口粮安全。其次,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收益,国家应当强调长期的生产增长,而不应只谈短期的农业补贴。第三,粮食安全的重点应当由国家粮食总量安全转移到农户口粮安全。只要不断促进粮食增产技术的推广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就不会长期存在粮食安全问题。第四,需要出台一项新政策,以在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关系。第五,中国应该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国合会在《政策建议》中着重提到,截至目前,中国耕地向非耕地的转变并没有对粮食安全造成明显影响。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耕地的转变速度是比较低的。中国未来的发展要依赖于工业化,将来会有更多农业用地转换的需求。如果严格限制农地的减少,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国家有必要进行理性的长期土地利用规划。政府应当建立土地利用决策的公开透明的途径。近期粮价的上涨,并不会对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不能以此为缘由指责中国的退耕还林政策。“尽管有很多原因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退耕还林政策的未来,但它并不能以粮食安全为缘由遭到停止。” 以绿色贸易行动计划缓解环境压力 最后,国合会建议利用WTO成员资格,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国民经济与国际贸易之中。中国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资源富余的国家进口自然资源,这将缓解目前在中国农村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压力。这需要在国民经济建设实践中采取新的措施,比如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以及对外贸易等等。国合会建议中国制定一个绿色贸易行动计划,以促进资源与能源密集型物品的进口,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应当修改对外贸易法,以反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保障绿色贸易的贯彻实施。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也在此次会议上指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有将近7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的小康也就失去了意义。他指出,对于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的同时,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合理和永续利用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任务对中国来说更为紧迫和艰巨,需要协调粮食安全与环境安全的关系,协调农业增产与农业污染防治的关系,协调农民收入增加与农业环保投入增加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