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年消费者物价指数预计控制在4.0%左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00:42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杜鹃3日北京报道】 国研中心《2004年第三季度市场形势分析及第四季度预测》报告出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04年三季度中国市场形势分析研讨会今天在北京举行。会议同时发布了该所“中国市场形势动态分析”课题组《2004年第三季度
该课题组在总报告中提出,自2004年4月份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家采取了较为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从调控以来连续两个季度的经济运行状况来看,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第三季度全社会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特别是一些重点行业投资过快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企业效益、工业产销率、粮食生产等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好转;国民经济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些情况表明,这一轮宏观调控是及时的和必要的,政策效果是好的,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有益的。 报告同时指出,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予以化解,以维持短期的平衡。另一方面,但总体上看,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具体说来,市场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是第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同比及月环比价格均在上涨。原油、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对下游产品成品的推动更加突出。二是居民消费价格(CPI)中新涨价因素增大,各月分别上升0.6、1.6和2.6个百分点。主要是食品及居住类价格较快上涨的推动。第四季度和明年初,需要对这些敏感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格外关注。三是房产的销售面积增长速度大大快于竣工面积的增长速度。表明房地产的供求之间矛盾进一步扩大。四是运力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运行的重要瓶颈,其中铁路运力不足问题尤其突出。五是银行贷款涨幅持续回落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三大矛盾。首先是物价上涨面临新的压力;其次,固定投资的规模仍然较大,存在继续膨胀的可能。第三,体制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利率、汇率政策在配合上存在挑战,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等等。 关于下一步的政策走向,谢伏瞻预测:在总量性政策上,仍会持续稳健偏紧的宏观政策,为明年的经济平稳运行打基础。在结构性政策上,一是在投资增速下滑后,会寻找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因素;二是继续稳定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紧平衡;三是将着力缓解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据谢伏瞻预测,电力紧张的情况有望在明年得到缓解。在调控方式上,会更多采用经济手段,减少行政手段的使用,并更多采用小幅、灵活的策略。在体制上,会继续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对经济运行的不良影响。 谈到当前利率的调整,谢伏瞻表示,参照物价水平,利率调整以后还是负利率,应当还有进一步调整的要求。谢伏瞻同时表示,汇率的调整应该比利率的调整更慎重,但汇率的调整是一个大趋势。 据悉,本期研究报告分为一个总报告和六个分报告,分报告分别为:CPI分析报告以及粮食、能源、钢材、房地产、乘用车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动趋势分析报告。各分报告通过对第三季度的市场形势分析认为:从CPI变动看,1-9月份,CPI同比涨幅持续走高,累计上涨4.1%。其中,价格“翘尾”因素影响为2.7个百分点,占66%;今年新涨价因素影响1.4个百分点,占34%。总体上看,CPI总水平的变动仍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值得重视的是第三季度新涨价因素增强,主要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带动的。另外,上游产品涨价因素对工业消费品价格的影响也有明显显现。预计第四季度“翘尾”因素将大幅减弱,全年CPI预计可控制在4.0%左右。前三季度能源产需均快速增长,价格持续攀升,石油和煤炭价格涨幅尤为明显。第四季度能源需求增速将会有所回落,价格继续高位运行,能源市场供求状况将比三季度有所好转。高油价对经济的冲击在逐渐显现,但运力持续紧张将会对煤炭、油品运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钢材价格第三季度延续了自6月中旬开始的上涨态势,回复到4月下旬的最高水平。预计第四季度钢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总体上价格仍将保持上涨的态势。第三季度住房消费需求旺盛,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日益突出,房产质量和功能有所提高;土地、建材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推动房价上涨。第四季度房地产投资和需求的增长幅度将继续平稳回落,供求形势将得到改善,房屋价格涨势趋缓,但全年平均价格涨幅将远远高于上年。三季度乘用车产量继续下降,需求增幅继续回落,销量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价格继续降低且表现在各价位车型。预计全年乘用车供求差将维持在30万辆左右。年末市场价格将继续下降1.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