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重灾区三大原因分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 21:0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王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1日公布的统计结果,在今年上半年16个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101起反倾销调查中,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达到23起,为全球最多。另据世贸组织统计,自1995年至2003年底,成员方反倾销立案共2416起,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就有356起。到2003年底,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分析人士指出,三大原因导致我国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
首先,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及我国参与世界经济事务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加之我国出口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对其他国家相关产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产业要求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中国产品,从而引发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提供的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遭受国外“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立案调查数量不断上升。自1979年至2004年9月底,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65起针对或涉及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案件594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了我国约191亿美元的出口贸易。 其次,由于非市场经济问题的存在使其他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可依据某一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该商品的价格计算倾销幅度,而不使用我国自身的数据。替代国的选择比较随意,倾销幅度易被高估,因而倾销判定容易成立,这直接导致了更多贸易伙伴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跟进。 继美国、欧盟之后,印度、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逐步跟进,加大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力度。今年1至9月,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立案调查46起,比去年同期增长4.5%。 第三,由于我国出口增长方式仍然以量的增长为主,自有品牌严重匮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因而出口商品仍然依靠低价竞争,这极易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的对象。这种出口增长往往表现为较短时期内的数量大幅上升,但金额则增长幅度较小,有时甚至下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