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环球供应链》2004 > 正文
 

扼紧中国的咽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 14:48 《环球供应链》

  最新的消息让人们意识到,作为“世界工厂”的邻居,东盟国家还扮演着重要的“通道国”的角色

  文/颜卫东

  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在曼谷成立东盟,原本是为了防止共产主
义意识形态在亚洲的扩散。当时,除了越南之外,其他东南亚国家基本上是资本主义制度。事过境迁,如今东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演变,中国与东盟各国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区协议,也寻找到了新的利益平衡点。

  毫无疑问,中国与东盟许多国家之间的经济是互补的,比如天然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中国则是泰国最大的天然橡胶买家。2003年,泰国的天然橡胶总产量大约是230万吨,其中有60万吨出口到中国。可以说,中国马路上的每一条汽车轮胎下,都有泰国割胶工人的汗水。

  作为“世界工厂”的邻居,东盟国家传统上扮演的是中国的原料提供国的角色,比如上文讲到的泰国橡胶。在农产品方面,泰国、越南是中国最主要的稻米进口国;在石油方面,越南老虎油田60%的原油出口到中国,每年中国还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进口大量石油,它们都是中国区域能源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这些国家也从“世界工厂”采购大量商品,是中国机电、家电等产品的重要出口国,近来有媒体报道说“TCL与四川长虹决战泰国”,就是一个侧面的例证。

  如今,中国对于东盟国家的重要性,可用一句老话来形容:“中国经济一跺脚,东南亚国家经济就要地震。”反过来,东南亚国家的橡胶、石油等战略物资的产量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中国局部乃至整条供应链的安全。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也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基础,也是它的前景所在。

  最新的消息则让人们意识到,对于中国来说,东盟国家还扮演着重要的“通道国”的角色,无论是“马六甲困局”,还是“中缅石油管道设想”,以及与东盟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通道变局,与当初中国在输油管线上的博弈一样,带有一定国家战略意义上的安全考量。公众视线聚焦在东盟,再次证明了一个问题,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东盟,确是解决中国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当务之急。而无论中国做出怎样的选择,势必影响到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前景,中国和中国企业的立脚点应在何处?

  中国的供应链安全,一定离不开多极化的选择。一条渠道长期绷得太紧,要防止断裂,一定需要其他渠道的舒缓。从这个意义上看,不论“克拉地峡方案”,还是“中缅石油管道设想”,都只是一种方案而已,最后选择哪一种并不重要,而是必须有一条新的通道。话说回来,在东盟中国并不是只有一个合作伙伴,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签订合作协议就是一个多边行为。只不过,为了谋求各个方面的安全环境,“远交近攻”是通常的战略考虑。

  总之,中国和东盟是栓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跨越国界的产业链条,决定了双方合作的基础,但由此产生的供应链安全考量,也不是多余的。推而广之,企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也有一个安全问题,经营风险的积聚,要求企业采取措施进行分散,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危机环境下,比如台湾地震、釜山台风以及萨斯恐慌中,这样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印证。

  颜卫东

  中化集团总公司战略规划部项目经理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