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江西富豪有些吝啬 全部企业个人2年仅捐200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 00:54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涂远

  记者近日从江西省慈善总会获悉,该总会成立2年多来,在募集的近1000万元善款(包括物资)中,赣内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赠仅有200万元。赣内企业鲜有捐赠的情形,使该省慈善总会在救助时常陷入“心有余力不足”的尴尬。

  是否拥有爱心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而慈善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弘扬人们的爱心,赣内企业和个人较少捐赠这种情况,是否说明赣内富人们因过于吝啬而不愿表“善心”、献爱心?尽管这一结论有些偏颇,但捐赠款过少这一事实,至少说明慈善意识在当地尚未普遍形成。

  赣内富豪中走不出“卡耐基”?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有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种认知,使他成为了全球闻名的大慈善家。相比于卡耐基,尽管赣内近几年也出了不少财富排全国前列的大富豪,但至今未见谁敢喊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就是有心捐赠者也少之又少。

  今年6月初,全球知名投资大师、世界第二富豪沃伦巴菲特之子霍华德.巴菲特,又一次捐赠鄱阳湖侯鸟保护基地5万美元。从1999年至今,他共向鄱阳湖侯鸟保护基地捐赠了15万美元。

  但迄今为止,江西还没有一个富豪向鄱阳湖侯鸟保护基地捐赠过一分钱。江西富豪对环境保护舍不得捐赠一分钱,对助老、助孤、助学、助医和扶贫济困等慈善捐赠也并不多见。江西省慈善总会秘书长告诉记者,他们多年来做了不少宣传,甚至登门造访,但省内企业和企业家真正接招的太少。

  “说实话,我也很想找到江西的‘卡耐基’。”江西SOS特殊教育中心的负责人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说,“他至今还没遇到。据他透露,江西SOS特殊教育培训中心11年来积累了上千万元,但几乎所有资金都来自国外的赞助。”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要想在目前的江西找到类似卡耐基这样的慈善家,委实是一种苛求。地处西部的江西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并且江西富豪群体的财富观念与美国人的财富观念尚存在较大差异。忽视这个现实根基去指望江西富豪中能走出“卡耐基”显然不现实。

  该不该抱怨企业家?

  事实上,江西企业家及有关人士在民间自发、悄悄地做善事的并不少,如江西著名民营企业家、江西淑兰窗帘厂厂长罗淑兰10多年来已为各种公益事业捐赠善款及物资共计数百万元;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汇仁集团总裁陈年代近年来也曾捐赠近千万巨款捐助贫困大学生或建造希望小学;著名民办教育家、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蓝天学院总裁于果多年来也以各种形式回报社会……

  企业家为何宁愿悄悄地自发捐赠,而并不是与慈善机构打交道?有关人士认为,这与慈善机构不健全有关。据悉,江西省慈善总会成立才2年,与沿海发达地区相差甚远。而在全省100多个区、市、县中设立的相应机构只有10多个,全省慈善事业远未形成覆盖广泛的有效网络。

  据江西英华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刚透露,在他接触的企业家中,大家谈到一些基金会的捐款就头疼。原因在于一些基金会曾曝出丑闻,企业家捐钱后并不放心资金的去向。一些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度不够,成为富豪不愿捐款的一个原因。

  他还指出,中国的慈善组织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制度因素,即慈善捐赠税前减免制度还不够合理和完善。江西有一位企业家向税务部门申请免除33%的税收时被告知,只有捐钱给国家主办的少数几个指定慈善机构,才能得到这种免税待遇。他向贫困山区捐赠的款项不能享受这种免税待遇,这位企业家的捐款热情顿时被打消。

  社会上关于财富的正面道德形象根基尚浅,“私产入宪”在中国还是刚刚出现的新鲜事,民企“原罪”的提法又屡屡见诸报端,整个社会的仇富情绪未见消泯,企业家们还远远没有建立起对财富的安全感,因此把自已的钱袋子捂得紧紧的也在情理之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西企业家称,一次他主动给希望工程捐款,没想到一些人闻讯马上跑来向他借钱,一些人向他兜售古董,甚至有人写信叫他捐钱,弄得他疲惫不堪,从此他再不做枪打出头鸟的捐赠了。

  不做精神上的穷光蛋

  江西汇仁集团总裁陈年代说,愿不愿意为慈善事业做贡献,根本还是一个信念问题。没有这种信念的人,哪怕他再有钱,实际上也只是个精神上的穷光蛋!

  江西社科院王明美研究员认为,目前的关键在于一些人对公益的概念不理解。另外在不少企业家眼中,慈善举动不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因此没有什么积极性。

  人帮人才更幸福。江西省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国家已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因此,当务之急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努力创造人人都愿表爱心、献爱心的慈善环境。

  江西社科院王明美研究员对记者说,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是社会机体上须臾不离的细胞,只有互济互助才能使整个机体保持健全和健康。他认为,慈善事业能否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事关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那些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支持先富起来的人,决不能把慈善捐赠看作是对困难群体的施舍同情怜悯,而应当看作回报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