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之三:发展民营经济(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4:48 经济日报 | |
是“扶”是“养”费思量 长春市做过一个分析:民营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每95人中就有1人从事民营经济,而长春市的比例是480:1。即使在东北三省中心城市经济总量的比较中,长春民营经济比重也是最小的,沈阳、哈尔滨、大连的民营经济都已超过或接近半壁江山,而长春尽管奋力追赶仍只取三分天下。 这是客观历史条件造成的,不能怨天尤人。 其实,民营经济“小、散、低、弱”在东北是通病。即使一些地方民营经济比例不低,但结构也不够健康。而按常规发展速度,东北民营经济只能越落越远。所以由政府出面,搞一些“运动式”的发动,对民营经济予以政策、资金扶助,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是仅仅依靠政府扶持,还是先培养创业环境,放水养鱼?的确颇费思量。 这一点,记者在长春市南关区这个“全民创业”典型区采访时,又有了深切感受。记者在随机采访了多位在政府号召下投身创业的小店主和个体户后发现,他们最满意的是政府由于营造了好环境,制定了好政策,常来这里“伸手”的没有了,而政府的服务水平越来越高了。 让利于民、藏富于民会否削弱政府财力和权力?南关区委副书记韩平山说,通过鼓励创业,南关区实现了“小河涌动大河满”的制度设计预期。政府人均财力从以前的1.4万元增长到3.28万元。不仅干部工资有保障,连供暖、医疗的欠账也都还清了,政府也是好的创业环境的受益者啊。 什么是好环境?吉林大学教授徐传谌认为,就是政府和企业各自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让创造的去创造,让分配的去分配。个人财富创造由市场调节,社会财富分配则是政府的职责。 但东北毕竟是东北,南方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在这里注定无法克隆。采访中记者发现东北部分民营企业的事业根基和心态还相当脆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