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探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之二:国企改革改制(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4:48 经济日报

  

  “共进”之中看未来

  发生在几个月前的美国AB公司并购哈啤案例,至今还是东北人的热门话题。2003年,哈尔滨市政府以每股3.25港元、总价为9.47亿港元,将哈啤股权29.07%卖给了注册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一家“神秘基金公司”。今年6月,还未完成国有股权交易程序,这家公司又转手卖给了美国AB公司,净赚1.3亿港元!

  一时舆论哗然:当初政府怎么就没想到多卖1亿港元?这究竟算不算国有资产流失?哈尔滨一位参与此项工作的政府部门领导坦言:压力太大了。

  但6月份以前,对于出售哈啤国有股权,舆论没有说不好的。各界有说是国有资本成功退出的典范;有说哈啤在改制过程中实现了国有资本大幅增值;有说转让哈啤国有股所得用于哈尔滨国企改制准备金,解决了国企改革成本……可是当看到人家“神秘公司”转手赚了1亿多港元后,质疑声起。 

  “要是人家转手亏了1亿多港元,是不是应该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评价更高?”哈尔滨一位副市长感慨:“如此大规模国企改制史无前例,有很多没遇到的问题,许多政策法规还有待细化和完善。大家只有在探索中前进,趟着往前走。”显然,压力放在了履行出资人角色的政府部门这一边。

  当某位经济学者在国内发起一场“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以及国企改制谁进谁退”争论的时候,在东北却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其实这里早就存在着一把沉甸甸的尺子——如何在国企改革改制成功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间找到最佳的标点。而存在于复杂操作层面上的分寸拿捏,岂是一句“国退民进”那么简单!

  “大机”董事长陈永开说,表面上大机目前只有20%的国有股,但这20%却是“大机”之所以成为“大机”的基础,因为它是“大机”职工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底线,对他们这群仍对国企饱含感情和热情、满怀希望和期盼的人来说,这“20%”如今对企业所发挥出的能量和作用绝对超过“80%”。

  在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在东北大多数政府官员、企业职工看来,许多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可以放弃国有控股地位,国企职工的身份可以转换,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资产的削弱和丧失。相反,“国进民进”,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发挥国有资产的控制力,东北国企改革正尝试进行一场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就在记者结束东北采访之际,从有关部门传来消息:全国人大可能在明年审议通过期待已久的《破产法》。而一系列涉及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国资管理、税收政策、企业债权债务重组等具体办法也陆续出台或加紧酝酿。这意味着,解决长期困扰东北国企改革深层次矛盾的政策瓶颈正被打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实施,被东北人视为“国企改革最后的契机”。这“最后一战”日程已经排定,曙光就在眼前。

  刊登于经济日报2004-10-27 第1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闻 全部振兴东北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