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探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4:48 经济日报

  

  ——坚持结构调整主线,定位全球产业链条。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

  而对东北自身而言,则是产业的振兴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与布局。纵观中国工业化进程,从加工工业阶段到重化工业,再演进到“高加工工业”阶段,进而升级到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知识、技术集约化产业阶段,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放眼全球产业发展走向,以装备制造为主的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正给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长三角”、“珠三角”轻工制造业优势明显,虽已形成国际竞争力,却改变不了我国大型装备仍严重依赖进口,产品技术受制于人的现实。站在这个高度审视,人们发现,发展涉及国家战略安全、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装备制造和重化工业这一重任的肩负者,国家选择了东北。东北振兴大业也就由此有了明确的指向和更深层的含义:坐标定位于全球高端产业链条、力争成为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的发动机、全力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京三角”之后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立足转型转轨实际,发挥激活自身优势。

  振兴东北的关键不在“开发”,而在“转型”。专家指出,从总体上看,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同时并行,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相比之下,东北地区转型转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间最长,却退出最晚。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更涉及近亿人口、千万产业工人大军、1.3万亿元国有资产,使相关的改造转型工作充满严峻的挑战。这便是东北最大的“区情”。 

  从转型期“区情”的实际出发看东北振兴,就知道振兴大业需要关注,更需要理解和支持。在东北,为什么一些理应由市场来解决的事项,政府不出面往往就解决不了?为什么一些地方要出台国企改制后必须保证70%以上原有职工不能下岗这样的规定?诸如此类的问题,皆因特殊“区情”所致。其他地方成功做法在这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成熟市场经济理论在这里可以探讨,但不能硬套。既要改革发展,又要坚守社会稳定的底线;既要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又要坚定地推动就业再就业工程。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东北各级政府、各个企业何以要为东北振兴付出更多的艰辛,承担更大的压力,甚至风险。

  从转型阶段的实际出发审视自己,东北人则不必因暂时的困局而妄自菲薄,垂头丧气。解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的问题,有时不能仅仅靠解放思想,因为症结还在于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太低造成的体制障碍,而突破这一制约因素,正是振兴东北的关键所在。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东北人看似“呆板”的大生产文化素养和产业素质,却是中国跨入大工业时代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只要再浇灌以市场经济的雨露,必定会转化为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坚持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党和国家对振兴东北提出的要求,由此愈加显得意味深长。东北的优势绝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重工业基础,在东北,还有一大批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改革的政府、企业领导和干部职工队伍,他们世代相传的光荣传统,饱满的产业报国热忱,更是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振兴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刊登于经济日报2004-10-25 第1版

  (本报将从明日起推出“探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系列报道,从政府职能转变、国企改革改制、发展民营经济、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探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年来的成败得失。敬请读者垂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闻 全部振兴东北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