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4:48 经济日报 | |
正在展现的后发优势——探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 经济日报探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路径重点系列报道(共5篇) 作者:经济日报记者 武力 孙潜彤 钟云华 金秋十月,黑土地最迷人的季节。带着沉甸甸的收获,黑、吉、辽三省干部群众迎来了党中央“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实施一周年。 沿哈大铁路,由南到北;穿松辽大地,过白山黑水,记者感受着“人人想振兴、事事为振兴”的火热氛围,一次次被东北三省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发展的激情所震撼,被一年来的巨大变化所振奋,也被他们勇于创新的实践所鼓舞。 东北如同一个沉睡已久的巨人,被唤醒后突然迸发出超强的能量:一年来东北三省生产总值、民营经济投资增速、农民收入水平等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利用外资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随着政策效应的显现,资金洼地开始形成。上半年,三省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72%,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幅。东北正向世人展现出其骄人的“后发优势”…… 这组喜人的经济发展数据,显然不能代表东北一年来变化的全部;逐步落实的财政、税收、社保等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优惠政策,也并非这一战略决策开局之年的惟一内容。接受采访的东北各界人士都有同样的感慨: 一年来,东北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以及由此引发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剧烈激荡与转变,才是最精彩、也最值得回味与总结的——从初期人们对注入大资金、引来大项目的热切期盼与追逐,到反思后形成“振兴应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共识;从“大干快上、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浮躁,到“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冷静。东北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之路。 ——百米冲刺启动振兴,万米耐力持续发展。 经过一年的实践,东北广大干部群众已深刻体会到,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既要积极进取,又需从长计议。东北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不能寄望于仅靠一份文件就一朝解决、一蹴而就。比如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一个产业的转型与培植没有五六年不行,而一哄而上必然出现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要避免短期行为、确立长期战略,就不能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蜕变为一项政绩工程、一个政治口号,甚至一场政治运动。着眼当前,大力引进项目、资金固然重要;放眼长远,整合现有资源,理顺内部机制,营造优良环境,才是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东北“谨防由GDP崇拜,演变为招商引资、大项目崇拜”的提醒并非杞人忧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