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经济周刊》2004 > 正文
 

经营权易手引来法律长跑 万州出租车艰难改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 15:30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夏一仁 ★李星辰/重庆报道

  10月12日下午,重庆市高院门口。

  秦梦亚不得不在这一天第三次在电话里给她的儿子道歉。这一天是她儿子13岁生日,按照原计划她应该和儿子在一起过生日,但是她又一次在儿子面前失言。

  秦梦亚是万州的出租车经营者,也是万州127个出租车经营户状告万州区政府、万州运管处违法行政的诉讼代表。今年6月,秦梦亚等127个个体出租车业主将万州区政府、万州运管处告到了高等法院,要求万州政府准予个体经营户从事出租车经营,运管处也应该依法行使职能为换车业主颁发道路运输许可证。他们在诉讼请求中表示,万州区政府、万州道路运输管理处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9月10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认为重庆市二中院对个体出租车业主不同诉讼请求合并为一案审理不当,违反法定程序,由此对该案做出撤销原判决并发回重审的判决。

  10月12日,秦梦亚去领取高院的判决书,让他们看到了一线胜诉的希望。但她也表示,虽然有了一定的胜诉希望,但由于对方太强大,他们有可能不得不与政府进行法律马拉松长跑。在此之前的三年里,秦梦亚等987辆万州出租车经营业主为了收回出租车的经营权已经打了三场官司,但是在万州区法院和二中院他们都以败诉终结。

  他们为什么非得把万州政府告到高院?这还得从万州区出租车经营权的易手说起。

  经营权易手引来法律马拉松

  万州出租车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1年底,该区出租车已经发展到987辆。起初,万州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给出租车经营者办理手续时,只明确了出租车的报废年限为8年。1999年到2000年期间,万州陆续有200多辆出租车按规定年限到期,这批业主购置新车后又获得了8年的经营权。

  2000年初,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发出通知,规定出租车经营权不能永久出让给经营者,而是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同年12月,该局再次明确规定,运力投放实行报废更新分离,车辆报废按相关规定办理,不与营运证牌挂钩,更新车辆运力投放,按新增车辆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这时,到期的出租车业主还可以从运管部门拿到换新车后的出租车的经营权。

  事隔不过20多天,万州区政府办公室出台101号文件。随后根据该文件,万州区政府办公室又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对万州出租车指标进行了分配。其中重庆东赢在万州组建的公司分得400辆指标,原来的顺达出租车公司280辆、其余指标由万汽、富康、天子等三家公司分得。也即是从那时起,987个个体出租车业主的出租车到了报废年限后将失去出租车经营权。与他们一起失去运营资格的还有万州的10多家出租车挂靠公司。

  万州政府的相关文件一出台就遭到了个体出租车经营者和被淘汰出局的出租车公司的抵制。个体出租车业主在车辆报废后不向相关职能部门申领新车,而是将政府和运管部门告上了法庭。出租车公司也紧跟其后。万州出租车行业和政府卷入法律马拉松。

  今年10月15日,万州区委宣传部的有关负责人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目前万州政府方面不便就该区出租车行业如何发展发言,一切都要等到法院的判决之后才有可能明朗。

  这样,万州出租车行业的改制也陷入了困顿之中。

  利润流向了哪儿?

  10月10日,万州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2002年8月东拼西凑了3万元买了一辆二手出租车,按照当时规定出租车的报废年限到后可以以旧换新,但是政府出台的新规定,汽车的报废年限和出租车的经营年限是一致的。他如果要重获经营权将不得不到政府指定的五家出租车公司去租赁

  “你们为什么不到获得政府许可的五家出租车公司去租赁呢?”

  “万州的出租车行业被五家出租车公司垄断后,开出租车已经无利可图,”万州某个体出租车业主向记者称,一个月按照28天计算,过去两个班(白班和夜班)的毛收入大约是1万元,扣除燃料费、修理费、养路费、保险、税收、工商及人力成本,一个月可以剩下5000元左右,即使再扣除当初购车和交纳的指标费成本的贷款月利息,应当还剩3000元。从这五家公司的任何一家租赁车后,理论上他每天白班200元,夜班140元,一个月总收入10200元,实际上由于修车等原因,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在9000元左右,其中还要出租车本身完全不出任何故障。这样,他除了所聘两个驾驶员工资每月总共2300元,每月向公司缴纳5240元,每月的实际利润在1000元左右,扣除9万多元保证金的资金利息,承包人实际到手的约为500元。两下相比,出租车实际经营者的收益差不多前者是后者的6倍。

  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个体经营、还是公司租赁,出租车的实际经营者的投入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个体经营,以富康为例,出租车业主需要付出购车款及指标费约16万元,个体车主不但拥有经营权,而且还有出租车产权,车子报废后仍然价值4万。去公司租赁,前期需要保证金9-10万,租赁8年期间,这笔资金在银行的贷款利息约为4万元,但是8年后出租车的实际经营者连报废车的一两铁都没有。而在实际操作中,政府指定的出租车公司除了获得政府给予的指标外几乎可以不付出什么。

  对此,政府指定的出租车经营企业却持不同看法。

  重庆东赢集团董事长张林东表示,他们在万州每辆出租车的投入在20万元以上。

  万州区政府副秘书长祁小川说,“改革后,政府收取的指标费并没有增加,税收是固定的,财政也不会增加,变化的是增加了就业,出租车行业得到了规范管理”,但是个体经营户对此并不赞同,他们认为如果指标不增加,就业实际上并没有增加,而管理完全可以通过出租车的行业协会来规范,而不用增加那么多的管理成本让公司获利。

  个体出租车业主普遍认为,政府的这一改革措施实际上是把个体业主的利润拱手送给了政府指定的出租车公司。

  在投入一定的前提下,收益却有天壤之别,这正是万州出租车行业改制困局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也导致万州区政府陷入了改与不改的两难局面。

  政府面临两难抉择

  调查过程中发现,政府之所以突然变化,后面的行为失去依据还必须提起当初提出万州出租车改革方案的第一个文件——万州区政府办公室101号文件。这份文件已经于2003年10月9日出台154号文件后就被废止。而随后出台的关于万州政府的出租车行业改制方案的若干会议纪要却又是根据101号文件精神来制定的。因此这一系列的会议纪要也显得苍白。而区政府由此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行为变得难以支撑。

  另外,调查中还发现,在万州区政府进行出租车行业改革前期的很多文件中,政府还提出对出租车指标要向有资格的出租车公司进行公开拍卖投放,但是后来的公开拍卖却变成了行政规定。

  目前,除了应付漫长的法律问题,万州区政府要将这一改革顺利推行下去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如果半途而废,政府如何给已经失去经营权的个体出租车业主一个说法,又如何面对其与东赢集团签订的出让协议?

  重庆东赢集团是一家靠搞交通、贸易发展起来的企业,如今已经向房地产、旅游等多个行业渗透。10月12日,东赢集团董事长张林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2001年东赢公司就和万州政府签订了400辆出租车指标出让协议,并预付1000万元。因此东赢公司取得的400辆出租车指标是依法取得。目前东赢公司只取得了263辆指标,还有137辆没有到位。政府如果违约,东赢集团将形成连带的违约,因为东赢集团已经在万州收了137个租赁者的保证金1000多万元。

  如何走出这一出租车改制困局?如何应付目前的两难局面?从短时间来看,万州区政府似乎还很难摆脱这一系列难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出租车新闻 全部重庆万州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