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经济周刊》2004 > 正文
 

上海脑力产业期待爆炸性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 13:49 《中国经济周刊》

  ★文/沈城

  科技腾飞的新跳板

  虽然硅谷是美国地价最为昂贵的创业地,但企业还是蜂拥而入。吸引这些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硅谷能提供大量的出色专业服务。上海市建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其目的和
初衷就是引导全社会参与创新。作为上海构建创新支持体系的骨干工程之一,研发平台的开通预示着科技资源将从分散、分割走向整合、共享,科技创新有望步入“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捷径。

  上海市市长韩正曾表示,建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是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目前,上海在科技创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三大问题:物质资源的分割和低效利用;信息资源的分散和低效开发;专业服务的缺失和低效供给。上海的科技创新,将借助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进入“降低成本、加快速度、提高成功率”的良性循环。

  据介绍,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暂由仪器设施共用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科技文献服务系统、资源条件保障系统等10个子系统构成,涵盖了创新、创业的全过程。目前,600多套总价约16亿元的大型仪器设备等待出借,5000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恭候查询,来自全市50多家图书馆的1万多种外文期刊、40万件科技会议资料让科研人员在上海就能知遍天下事,79个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147个工程技术中心承接委托研究“订单”……

  难以释怀的遗憾,曾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心中徘徊了很长一段时间。由闻玉梅领衔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分子学实验室经过多年积累,虽然拥有了大量有关乙肝病毒的珍贵基础和临床数据,但限于技术力量无法为浩如烟海的数据建库,并从生物信息学领域开展深入分析。而随着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开通,闻玉梅院士的心头憾事有望彻底消除。

  2003年,上海一家研究所花了100多万元买回一台实验设备,没多久却发现上海前一年已引进了它的“孪生兄弟”,只要付少量费用就能租借到。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一大功能,就是让相当多“闲得发慌”的尖端设备充分利用起来。有关部门的调研发现,我国仪器设备的总拥有量已经超过欧盟,但仅25%的利用率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希望上海通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优化上海本地的创新环境,而且促进长江三角洲乃至华东地区科技资源的集成、共享和利用,从而达到提升整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并最终服务全国。

  按照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到2007年的规划,其共享范围将扩展至长江三角洲和全国,开放2000套通用性强、性能优异的设施;实现15—20个实验室与企业形成技术联盟;创业孵化基地达到40家,孵化企业达到3000家,形成1至2个孵化集团……

  R&D魅力展现上海

  R&D投入强度,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2003年,上海市R&D投入强度达到了2.06%,已经超过英国(1.9%,2001年)、意大利(1.03%,1999年)和加拿大(1.94%,2001年)的水平,逐步接近法国(2.2%,2001年)的水平,意味着上海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方面的投入已接近或达到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

  根据上海市2003年所创造的GDP进行推算,得出上海市2003年R&D经费投入的总额为128.92亿元。在这个投入总额中,各类企业R&D经费投入占了54.7%。企业在R&D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表明企业是上海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其实,上海企业并不仅仅只是上海本地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国家经贸委排定的2003年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排序前100名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总额为548亿元,而上海11家企业的支出金额就高达86.8亿元,占到了全国的15.84%。

  一台普通机床加工的产品简单粗糙,可是给它安上“数字大脑”后,不仅精度达到0.001毫米以内,而且可以打磨出成千上万种产品;价格低廉的热轧板,冷轧后配以严格的工艺处理,再涂敷上高分子涂料,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彩涂板,售价可以达到原来的好几倍……科技渗透到传统产业、支柱产业之后,目前正在全上海迸发出巨大的惊人力量。2003年,技术进步对上海工业经济的增长贡献已经超过了50%。

  在国家经贸委2003年排定的“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排序前100名企业名单”中,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25.9亿元位居第4位。而在2002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还只有19.1亿元。技术开发经费支出的高速增长,不啻说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从中尝到了更多的甜头。

  从1980年代中期的桑塔纳国产化起步,激光切割技术、信息管理系统、CAD电脑设计等先进技术,已经全部渗透到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生产线改造、引进型号改进等流程之中。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科技的注入,才让“上海汽车”的新品推出速度越来越快,性价比不断提高,在激烈竞争中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尽管上海用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捷足先行,但上海还有许多实实在在的瓶颈需要突破:一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够。上海每年近4000件以上的企业专利授权中,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仅在200件左右,而IT、汽车等支柱产业的专利授权还不到1%;二是蓝领紧缺。上海高级技工人数仅占总数的7%,离西方发达国家30%的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千金易得,好手难求”,制约着科技能力的释放;三是科技成果转化上的投入还不大。上海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源、资金配置为8:1,即重点放在科学研究上,对产业化仅仅是“一笔带过”,而发达国家两者比例为1:2;四是生产服务型企业群体还没有形成,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还存在隔膜。上海普通高校每年的R&D课题数超过1万件,其中工程技术课题6383个,但真正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并不多……

  上海市经委高新技术处处长傅新华博士说,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开通,无疑为打破这些瓶颈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全国逼近临界点

  R&D投入强度达到1%,是衡量脑力产业雏形初具的临界点。而R&D投入强度达到2%之后,则意味着脑力产业进入了快速的倍增效应阶段。那么,在上海脑力产业进入爆炸性增长的前夜,全国的脑力产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呢?

  根据国家经贸委排定的2003年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排序前100名企业,它们支出的技术开发经费总额为548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离1%已经不远了。根据国家经贸委2002年的统计,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排序前100名企业支出的技术开发经费总额还只有433亿元。一年间的增幅高达26.56%,足见逼近1%临界点的速度之快。按照目前每年10万多亿元的GDP计算,R&D投入达到1000多亿元,即可达到1%的临界点。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说,从国家比较的角度看,一个国家R&D投入强度从1%提高到2%所需要的时间并不长。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以来,美国仅花了10年就将这个数字从1%提高到2%。为了将R&D投入强度从1%提高到2%,德国和法国也分别只用了11年和9年。而韩国,在1980年代仅花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个跳跃。

  R&D投入强度从1%提高到2%,上海花的时间也不长。据统计,1990-2003年,上海市R&D经费投入的年均增长率为22.3%。按照上海的整体规划,是希望利用创新来实现递增回报的。在上海的视野中,已经将科技创新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变为了“火车头”。到2007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由2001年的50%跃升至60%。

  资料:

  2003年全国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前100名中的上海企业

  名次  企业名称                         经费支出(万元)

  4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259410.00

  5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256110.00

  8     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             162719.00

  23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64703.00

  31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9982.00

  8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15107.20

  88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061.00

  91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14264.00

  93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13995.00

  97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13815.00

  100   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13154.00

  资料来源:国家经贸委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研发新闻 全部公共服务平台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