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资产是国家垄断资源 巨头不能独享数钱快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31日 15:46 《财经时报》 | |||||||||
国资专家白津夫所提出的疑问非常鲜明:作为特殊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在利益驱动的商业理性下,是否需要兼顾社会责任?在他看来,如果不兼顾社会责任,利用垄断资源推进市场,必然会给下游产业带来无穷灾难。此外,国有企业也将间接成为海外资本享受不平等竞争带来的巨额利润的工具
本报记者 张宇哲 在全球油价连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国内三大石油巨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以下简称中海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中国石化集团(以下简称中石化)赚得盆满钵满,但与石油产品相关的产业如水、陆、空运输、燃油发电及大量工业品的生产,却因投资成本、生产成本的增加,哀鸿遍野。 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这三大中央企业“数钱的快乐”是否建立在石油关联产业利润被挤压的痛苦之上?在这三大石油巨头轻松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同时,也给监管层抛出了一个新课题——国有企业保值增值为的是什么? 是否兼顾社会责任? 一直关注石油的国资专家白津夫指出,上述疑问还给监管层提出了另一课题——作为特殊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在利益驱动的商业理性下,是否需要兼顾社会责任? 在白津夫看来,如果不兼顾社会责任,利用垄断地位经营资源,必然会给下游产业带来无穷灾难。此外,在垄断给国有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其所获利的相当一部分将流入海外投资者的腰包,国有企业将间接地成为海外资本享受不平等竞争带来的巨额利润的工具。 白津夫强调,如果从国家整体利益判断,石油行业存在国家利益双重流失的问题。一方面,在国内市场,石油行业作为上游产业必将挤压下游众多关联产业的利润。“中石化今年预计超千亿元的利润,恐怕相当部分是靠对下游关联产业的利润剥夺”。 另外,在三大石油巨头的股权结构中,海外投资者所占的股份不低于30%,石油涨价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海外投资者带来巨额回报。“国内很多学者都没有关注到,国外投机商在双重挤压国内企业。一边是他们将国际石油期货炒高,从中获利;另一边是等国内石油企业的股价抬高后,他们从中再赚一把”。 白津夫指出,中国三大石油巨头的商业理性,在利益驱动下透着不理性——因为其运作和监管都支离破碎,没有统一的宏观战略管理。 在石油大学副校长陈大思教授看来,国企海外上市为何一直争议很大,正是因其具有的垄断性所带来的必然矛盾。陈大思教授一直研究国际石油经济。 拷问国资保值增值 中石油曾对中国1993年至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就会使中国GDP增幅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如果全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平均上涨10美元,中国就要多掏70亿至80亿美元。 “也就是说,包括投资人、企业集团、监管层(国资委)等局部利益增加了,但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成本增加了,这个成本谁来付?谁从国家宏观整体上思考这一系列问题,这个深层次的影响有谁计算过?”白津夫强调。 据有关人士介绍,世界各国所谓的“国有企业”中,相当部分都以公益性为经营目标,而非追逐利润。他们实际上是代表政府,承担特定的社会职能。如美国的Fannie Mae公司,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国有企业,它的经营目标是“让更多的美国人拥有自己的住房”;美国另一大国有企业是国家银行保险公司,它的惟一业务是为全民的银行存款提供保险,如果居民存款的银行倒闭,该公司负责全额赔偿20万美元以下的额度。这些国有企业的主要职责,都是为全民提供福利性的服务,保护弱势群体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刘尚希博士建议,对于特殊垄断行业或战略性国有资源,国家应进行宏观管理,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在事后进行宏观调控;否则,不平等的竞争只能带来短期效率和繁荣,长期看,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将是混乱。 刘尚希强调,国有资产应作为宏观调控中的手段,国企应该分担一些社会责任,承担社会公平。此外他指出,另一个深层次问题是,石油、金融等原来由国家控制的战略性国有资源,采取的是一种没有战略的经营,他们往往同时被跨国公司或海外资本控制或剥夺利润,在全球经济化合作进程中,中国究竟应该如何融入这一大环境? 在刘尚希看来,目前中国民企远未成熟,如果一味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而没有进行宏观管理,只能使国内企业在原有体制上原地踏步。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和原有体制仍会是“两张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