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延春 北京报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新近刚刚完成了一份《当前利率仍不是主要调控手段,但应适当加息》的报告,夏斌是在国外出差时获知了央行宣布小幅加息的消息,并在10月29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经济观察报:您为什么主张适当加息?
夏斌:从这一轮宏观调控过程看,之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国务院针对投资热的问题,对症下药,运用一系列经济、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着力解决“土地与信贷”问题。正因为问题找得准,又配之以适合解决中国问题的措施而不是西方经济学指出的利率手段,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基本达到调控目的。
目前,投资、货币信贷等经济指标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投资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要进一步巩固目前的调控成果,我认为,当前仍不能主要靠利率手段,但是资源价格长期扭曲,会严重影响下一步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应该适当加息。一国经济运行中资源价格长期扭曲,绝对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土地市场正处于整顿过程中,过低的土地使用成本和过低的资金使用成本(利率),必然形成抢占廉价资源的冲动,进而难以抑制投资冲动,导致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资源价格的长期扭曲,会进一步导致金融运行出现以下困境:对央行灵活的调控形成巨大的压力,部分扭曲商业银行的行为,扭曲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加大了外汇管理的难度。要改变以上局面,真正巩固宏观调控的阶段性成果,就要不失时机,尽快结束前一阶段出于无奈采取的行政措施,逐步过渡到以市场调控为主的路上。要看到,在当今中国宏观调控中,利率手段不是万能的,但始终不动利率也是不能的。
我认为加息不完全是考虑当前的物价水平、居民储蓄连续几个月下降和美元利率上升提供的空间等因素,同时也不认为加息能对当前的宏观调控起主要的根本性作用。适当加息,只是要改变2002年前为防通货紧缩设定的利率水平,将利率由负转为稍高于零的实际利率水平。这样做肯定有利于企业形成合理的投资预期,改变宏观调控因缺乏价格信号的配套支持而难以长期巩固的状况;有利于防止长期负利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过热,反倒使问题积重难返的状况出现;有利于克服资金体外循环,提高央行的货币政策效应;有利于体现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也有利于改变商业银行由于始终对预期不明朗而采取的过于谨慎贷款的行为。
经济观察报:加息会否对股市造成影响?
夏斌: 因为是少量、逐步的加息,只是恢复实际利率为正,影响是甚微的,而且是短暂的。
经济观察报:加息会否引起外汇投机资金流入?
夏斌:美国近期二次加息及预期进一步加息已给我们留出了适当的空间与机会,且随着我国汇率机制的改善,此方面不会形成很大压力。
经济观察报:一些人担心加息会增加一部分企业负担?
夏斌:2000年特别是2003年来企业净资产收益已明显高于利率,如果微量加息也有影响,也只是有利于淘汰低效益的投资需求,进一步改善投资结构的失衡。因此,总体分析,适当加息肯定是利多弊少。
经济观察报:您主张加息,但又为什么提出,在当今中国宏观调控中,利率手段不是万能的?为什么您认为当前不能主要靠加息手段?
夏斌:前一时期投资过热中,地方行政推动是重要因素。压下过热的投资,除货币总量因素外,主要靠的是行政手段。目前行政推动投资的因素并没完全消除。前一时期投资过热很大程度上与土地市场较混乱直接相关。仅靠利率上升一二个点,仍难以阻挡土地批租收入的巨大诱惑。加息对一部分高额利润行业与企业影响不大。据有关研究,加息50个基点,影响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才2.04%;影响最大的五大行业无一是这轮调控的重点行业,而影响最小的五行业中恰恰有钢铁等行业,影响利润在2%以下。
经济观察报:配合加息,您主张采取哪些措施?
夏斌:抓好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这一轮宏观调控中的核心环节,以形成合理的土地价格。防止围绕土地供给的放松与收紧,形成国民经济新的热与冷的循环周期。同时,国务院应限期发改委抓紧制定公布13大类、67个领域投资核准项目的“核准细则”。长期继续以行政部门文件和审批方式限制项目投资,负面影响太大。容易形成“寻租”与腐败,更令人担心的是行政审批容易形成巨额不良贷款,此教训太多太深刻。当然,配合加息措施,在物价预期又已基本明朗的情况下,央行在第四季度应适当放松货币信贷,防止货币信贷增幅下滑过快,以改善贷款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年GDP达到9%左右的水平。
经济观察报:加息意味着国家宏观调控开始转型?
夏斌:行政调控措施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明年的经济影响会越大。巩固宏观调控的阶段性成果,就要不失时机,尽快结束前一阶段出于无奈采取的行政措施,逐步过渡到以市场调控为主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