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进长三角力不从心 问计山东欲融入渤海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30日 11:19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种昂 济南报道 2004年10月25日,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省长王金山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安徽党政代表团赴山东学习考察,同时开展皖鲁经济技术合作活动。 安徽高层官员几乎悉数到场。在一周的经贸交流中,安徽省带来了农业、制造业、旅
地处多个经济强势区域之间的安徽,一直以来都在为能融入于彼或跻身于此而努力。安徽省政府此前曾制定了南下“融入长三角、对接珠三角”发展规划。安徽马鞍山、芜湖、合肥等城市也先后递交了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申请。 然而,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想法没有得到积极回应。安徽很多学者曾指出,长三角经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而安徽装备制造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整体竞争力。安徽财经委委员王可侠认为,以这样的规模和实力东进长三角难免力不从心。 事实上,近年来安徽在融入“长三角”的角色中更多的充当了提供廉价劳动力的角色。长三角非但没能对安徽产生正向拉动,反而使安徽流失了大量人力资源。对此相当一部分专家表示,安徽尚缺乏与长三角、珠三角对接的基础。 就此而言,临近的山东是一个可堪借鉴的选择。 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山东与安徽省相通之处很多,最大的相似就是两省同为农业大省,但山东已经成功地由农业大省转型为农业强省,而安徽还没有成为农业强省。2003年山东的全省生产总值是12430亿元,相比之下安徽省只有3973.2亿元,仅及山东的31%。山东的农业层次已经远高于安徽省,而且是全国农业劳力外流最少的省份。 对于此次皖鲁合作,安徽省寄予了较高的期望。曾在山东任职、现安徽副省长任海深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山东省一直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农业产值现居全国第一,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花生、蔬菜、水果产区。这正是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的安徽应该充分借鉴的。 皖鲁此次全面经贸合作无疑将使两省经济受益,但安徽省此次以“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为目标前来,其目标前景尚待观察。事实上,由于真正协调一致的环渤海经济圈始终并未完全成型,安徽意欲融入其中,恐怕短时间很难得到实在的利益。再者,能否真正融入到某个经济圈,最终是要看安徽与圈内城市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在这一点上,安徽还会有较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