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陈淮建言长三角不应动摇制造业核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10:11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本报记者 汪晓东 “长三角地区决不要放弃或者忽略一般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不应动摇发展制造业的决心。”昨天,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长三角发展与机遇”论坛上,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这样建言。
陈淮说,前段时间曾有人提出,长三角地区不该发展制造业,特别是一般加工制造业。理由是,我国目前制造业发展依靠的只是劳动力便宜,只能挣个加工费、辛苦钱,因而缺乏核心竞争力。“我不赞成这种说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赚钱就是核心竞争力。迄今,在全世界各产业分工领域中,制造业仍是产出与投入比最高的产业,是资本最节省、区域内劳动要素和政府税赋受惠程度最大的产业。” 他分析,在未来20年左右的周期内,制造业将是我国需求收入增长弹性最大的产业。简单说,人们的收入增长10%,这个领域的需求将增长20%、30%甚至更高。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将进入一个新增长阶段,这个阶段必定出现制造业产品的需求高潮。我国的汽车市场才刚刚启动,未来1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亿辆。而2002年末,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不过2050万辆。不仅汽车,家电以及通讯类产品的高端产品也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中国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进程才刚开头,家电业不仅没有进入衰退期,反而将迎来一个更新的高潮。 但是,陈淮也认为,在结构升级、主导产业发展问题上,慎提区域性的产业政策,特别是政府慎行资源配置的政策倾斜政策。“长三角的最大优势就是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上绝不要倒退。”他说,政府及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应当发挥作用,不要以为政府可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最重要的资源配置过程。这个过程的主导性力量应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方式,但这种干预应该首先让市场发挥作用。在市场机制力所不逮的地方才需要产业政策介入。其中关键是看市场机制能否保证这个产业获取足够的资源配置。他强调,这个市场指的不止是产品市场。不是说某种产品卖得有多么好,已经可以有充分的自我积累能力了,所以不需要政策介入。这个市场更多地指的是资本市场。陈淮说,“从目前很多城市的规划看,政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很多地方都把政府选择强加在市场之上。比如,当前各地大上汽车主机厂的趋势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政府行为干预的结果。人为选择理想化的结构不会有预期的结果,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也并非是政府政策扶持的结果。” (本报上海10月26日讯) 《华东新闻》 (2004年10月27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