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因地制宜延伸产业链条 城乡一体夯实脱贫之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 07:46 中国经济时报

  ——山西吕梁稳定脱贫调查

  -本报记者 曹英 费建法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使人们知道了山西的吕梁但人们能够记起的,也许除了关于刘胡兰等抗日英雄的《吕梁英雄传》只剩
下满山遍布枣刺的一座座荒山和穷困得全家人只有一条裤子的尴尬。然而今日的吕梁,全市347万人,已有147.6万人达到了小康。2003年该市的GDP已达135.5亿元,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达到6444元,就连深山老沟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达1515元。那么,作为一个老区,吕梁是如何走上稳定脱贫之路的呢?

  因地制宜是经济发展之本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关键就在于找到该地区经济的增长点。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就成了吕梁发展经济的立足点。

  吕梁90%以上的土地蕴涵着丰富的矿藏,其中被誉为“国宝”的世界稀缺煤种4号主焦煤含量占全国的1/5,煤炭总储量高达1242亿吨,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机焦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铝矾土品位高,埋藏浅,遍及全市,预估储量达10亿吨,不仅总储量居山西首位而且占到山西总储量的55%以上,是亚洲最大铝业生产厂家——山西铝厂的主要原料基地;铁矿探明储量达9.88亿吨,占到山西总储量的36%。

  “不要带血的煤、不要带血的效益、不要带血的发展”,吕梁市委、市政府成立伊始就确立了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同时始终把安全生产当成发展的第一要务。在“严查重罚、双管齐下、四位一体、关小上大”的政策规范下,该市煤炭行业坚持“改造一批、巩固一批、淘汰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依法分批关闭小煤矿,提高单井生产规模,重点建设21座100万吨以上煤矿,对5座60万吨以上和50座21万吨以上矿井进行技术改造,使该市煤炭行业单井生产规模比2002年提高48.5%;到2005年,将使全区单井生产规模平均达到15万吨,原煤总产量达到5000万吨,其中主焦煤3500万吨。

  焦炭行业实行坚决关闭取缔土焦炉和改良焦炉,逐步淘汰小机焦,扶持大机焦项目的建设规划。29户建成或在建的机焦企业产量比过去576户改良焦企业产量大了近一倍;100立方米以上炼铁炉已建成投产30个,在建44个,部分企业正在建造380立方米甚至更大容积的高炉。冶炼行业则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建设中阳钢厂、文水海威、交口天马、孝义城财、交城宏良等5个重点钢铁企业,年内形成650万吨生铁、5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化生产线。

  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聂春玉告诉记者:“对吕梁来说,这一以煤为龙头的发散式产业结构,经济高效且现实可行。但必须充分认识到煤炭产业深化延伸的关键是‘化’,即以煤化工为龙头的产业链条的形成,这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做法。对老区吕梁来说,没有先进的高科技,也没有发展高科技的环境和优势,充分加强现有科学技术的应用,延伸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的科学、环保的深加工链条,才是老区脱贫致富最根本的出路。”

  记者在交城看到,宏特化工公司的3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作为目前国内单套设备规模最大的焦油深化工程,已经基本建设完工。昔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作坊生产,已经被集团化,规模化的的经营所取代。而煤焦行业的集中布局、重点治理又为该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据了解,该市七大工业集中布局区创造的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3.4%,煤-焦-化工、铁-钢-钢材两大链条支撑了吕梁工业的半壁河山。煤-电-铝(其他高载能产品)链条也正在形成,煤-焦-化、煤-焦-铁-钢、煤-电-铝、煤-电-铁合金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初级化、产品链条短的格局正在改变,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同。

  城乡一体是稳定脱贫之基

  因地制宜、主动深化以煤为龙头的产业链条,使吕梁的经济短时间内就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作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的地区之一,如何能够稳定脱贫、力求共同富裕才是吕梁市委、市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城乡统筹一体化就是他们制胜的法宝。

  “以工补农”是吕梁实施城乡统筹战略的最有力举措。据了解,目前吕梁已组建了以煤、焦、电、铁、钢为主的15个大型企业集团,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3户。全区经济水平大为提高,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为反哺“三农”奠定了基础。仅2003年实施的10个大项目就直接吸纳11000人就业,使8000个贫困农户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以财扶农”就是在区域经济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地方财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重点倾斜,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首先让增加的财政收入普惠贫困群众。这是吕梁稳定脱贫的第二个法宝。2000年,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支出为15933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100401万元的15.87%,到2003年增加到37360万元,是2000年农业方面支出的234%,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6. 11%。2000年以来,该地区重点抓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12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

  “以农养农”,就是引导和扶持贫困群众,立足自身条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以农养农”战略的具体落实。其主要做法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覆盖贫困群众;通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示范,来辐射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小额扶持,扶持到每一个贫困户;通过移民搬迁为山庄窝铺贫困群众再造良好生活环境;通过整村推进项目逐步蚕食贫困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扶持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旱作节水、种草养畜、经济林、劳务输出等增收工程。2001年以来,吕梁地区共移民14319人,每年有60万农民出外打工,红枣加工出现一批龙头企业。2003年,吕梁地区共有10万人越过温饱线,4万人越过低收入线,贫困县农民的人均收入平均比2002年增长26%。

  柳林县29.7万人中仅有市民不足7万,长期存在县富民穷、城乡不平衡的状况。该县通过理顺产权机制加快国企改革,通过养一头牛一年奖励500元等鼓励措施发展“红枣”、“核桃加养畜”、大鹏高效农业三大龙头的措施,使该县快速脱贫,并进入了“全市最佳”“全省十强”。县长阎国平告诉记者:“在有责任的领导带领下,通过负责任的举措,为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平台,是柳林脱贫致富的关键;重点抓好提高国民素质,坚持可持续发展则是柳林不断发展的保证。”

  煤炭、焦炭、冶金、化工、建材、酿造、铝工业、高新技术、旅游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十大行业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深化结构调整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办法》、《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报告》等重要规划文件,是吕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行动纲领,在此纲领的引导下,一批把吕梁地域特色和科技成果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东部龙头板块、中部中间板块、南北五县绿色板块梯次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县市依托区位优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进大项目,联姻大企业,大力发展集群经济和新型产业,今年共落实项目63个,总投资105.2亿元,分别占到全市的39%、36%,其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达20余户。中阳、离石、交口、柳林四县区依托资源优势,主打煤、焦、钢、铁、铝五大品牌,拓宽化工、建材领域发展空间,今年共落实项目59个,总投资132亿元,分别占到全市的36%、46%。临县、方山、兴县、岚县、石楼五县在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正在谱写“特色农业富民、资源开发富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新篇章。这一板块共落实项目41项,总投资52.4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5%、18%,项目数量和投资额都比前几年有了较大的增长。

  南部四县优质核桃基地,吕梁山优质绿色杂粮基地,交城、文水无公害蔬菜基地,交城、文水肉牛养殖基地,山区中药材基地,高寒区沙棘基地,文水奶牛基地,石楼、文水饲料基地,文水、汾阳长山药基地等十大基地已基本形成。从而使该市豆类和薯类为主的小杂粮面积达到300万亩;以种草养畜为主的规模养殖占到养殖总量的60%以上;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5万亩;以地道中药材为主的新型中药材面积达到12.56万亩;以苹果、葡萄、梨为主的水果面积达到43.3万亩;以红枣、核桃为主的干果面积达到350万亩。已建成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到304个,面积发展到20多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小区起步、园区示范、基地带动、农户联支的全新农业调产模式。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7户,加工能力35万吨,其中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达到20户。文水大象一户企业就可加工转化全县所有的玉米,并带动农户养殖蛋鸡500多万只。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2.6万人,购销农产品40余万吨。退耕还林、移民开发、种草养畜、旱作节水和劳务输出等扶贫增收工程成效显著。即使在大灾之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增长了4.7%,达到1510元。全市四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67.2万亩,退耕区农户人均增收528元。以退耕还草、以草立业、以畜富民、农林牧多业并举为特点的“呼家湾模式”,在全区迅速推广。

  在广大山涧丘陵巧绘五彩蓝图的同时,旅游业也被吕梁定为发展经济的一大增长点。以庞泉沟、北武当、南阳沟为中心的自然生态游,以碛口为中心的黄河民俗游,以蔡家崖为中心的革命胜地游和以杏花村为中心的杏花酒都游已被确定为旅游的主题。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正在迅速改善。年内新建或增容改造220KV输变电工程1项、110KV变电工程7项、35KV变电项目17项;柳林电厂二期工程2乘60万KW机组项目,主要设备已经定货。横泉水库已奠基开工。汾柳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已完成50%;忻黑线兴县县城至黑峪口全长41公里的二级公路建成通车;铺开了县际公路改造工程46公里,县乡公路369公里,区域经济路网106公里,村通水泥路404公里;总投资1.26亿元的209国疲乏方山大武至离石交口的一级路,招标全部完毕。

  为改善吕梁人的生活环境,全市共铺开重点市政建设工程111项,完成投资12.35亿元,建成城区道路22条42.5万平方米,公共绿地22块38.84万平方米。离石城区兴隆商业步行街、体育场工程、莲花池公署等市政工程相继完工投入使用,各县市一批公园、广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项目相继建成,城市脏乱差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开工项目总投资4亿元,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都为历史之最。全市共建成人畜饮水解困工程345处,新解决了405个自然村、22万人的饮水困难。

  “谁退耕、谁造林、谁管扩、谁受益”,有力地支持了民营林业的大发展。退休教师冯海青出资购得1500亩土地的使用权,经过辛勤治理开发,形成了具有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的“育绿庄园”;乡林业员杨海症购买治理“金杏园”面积达到1790亩,栽植山杏2万多株,刺槐17.9万株;该乡王家岭村村委主任崔文选采用联户承包“股田制”形成治理的“翠岭山庄”面积2000亩,达到水、电、路三通,采用核桃与苜蓿套种模式,已投入60万元,栽核桃3万株,养牛60多头。石楼县草地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已实现生态种草、退耕还林(草)、草籽基地工程种草15.4万亩,同时培育以甘草为主的经济药用草5200亩,封闭培育天然草地24万亩。前山乡在凤凰山营造红枣经济林枣草药间作14066亩,种柠条6640亩,尔山羊种羊101只,在余家腰村建起了第一个围栏圈养示范村。小蒜镇落实国补资金54万元,补助粮43万斤,发动群众投工15.6个,投资4.3万元,绿化荒山20000亩,种草18000亩。

  以传统的煤焦和白酒两大产业作根本,吕梁通过延伸产业链和城乡统筹,走上了稳定脱贫的成功路,在红(枣)、黄(核桃、小米)、绿(药材,畜用草)的五彩土地上,“黑”与“白”两颗棋子,在吕梁市委、市政府的手中,正演绎着一场经济腾飞、稳定脱贫的图画。

  “民营企业”是建设新区的主力

  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吕梁市第一次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确立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城乡统筹一体化、区域经济特色化的“一主三化”发展思路。人们看到了发展民营经济是建设新吕梁的希望,民营经济也正日益成为建设新区的主力。

  据统计,该市的民营经济已占据了全市经济总量的65%,财政收入的45%, 90%的就业岗位和79%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今后的发展潜力看,全市新上调产项目中,民营经济占到95%,而且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这将是吕梁市市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为了增强发展后劲和竞争力,该市各县市均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领导组。对民营经济真正做到“三个支持”,即无回报支持,坚决杜绝寻租现象,实实在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冒风险支持,由政府承担产业发展的前期风险,交城县这方面就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全方位支持,实行四大班子包项目的做法,强力推进大项目的发展落实。

  记者从吕梁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局了解到,现在吕梁地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已经达到160家,其中营业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96家,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21家,营业收入达亿元以上的12家。特别是在支柱产业中形成了一批“航母型”企业——以中阳钢厂、文水海威、孝义城财、交口天马为代表的冶炼企业;以交城宏特、文水金泰为代表的化工企业;以孝义俊安、金达、金岩及汾阳文峰、交口道尔煤业为代表的焦化企业;以文水大象、仙塔、贤美及汾阳特达、绿原和临县天渊、柳林古来红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吕梁民营经济已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在汾阳市,以铁双雁为龙头的橡胶再生加工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行业龙头。成功建设亚运工程、兵马俑等重要工程的汾阳建筑金属结构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汾阳县五金厂,改制后成立的股份公司,毅然放弃合页、滤油机、刨刃等滞销传统产品,却根据市场研发了建筑钢网架结构节点——焊接空心钢球,并曾将网架搭向了国际舞台,新加坡、文莱、印尼、毛里求斯等国际工程使其享誉海外,也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建筑钢网架企业。记者在文水看到,由该县化工厂改制而成的民营企业文通集团,与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联合建立的山西文通盐桥复合肥有限公司,结合全国最大的钾盐基地和最大的硝酸钾、碳酸钾生产基地的优势,已成为全国的行业老大,二期工程还在继续建设中。

  柳林县全县74户煤炭企业已完成改制51户,收益71亿元;33户供销企业全部完成改制,商业二轻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对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自来水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柳林宾馆也进行了彻底改制。目前,全县的非公有经济已占全县地方经济总量的90%以上。

  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聂春玉告诉记者,吕梁已经踏上了稳定脱贫之路,但要步入全国的强市还有很大的距离。聂春玉指出,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人口素质,人口的文化、科技知识以及全局观念、环保和法制意识,已成为老区再发展的瓶颈,吕梁正在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体制,希望很快能让老区人转变成为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老区吕梁在新一套班子的带领下,已经驶上了稳定脱贫的高速路。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