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注协立规严控审计风险 企业财务舞弊有望被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 10:16 和讯网-财经时报 | |||||||||
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现行的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部分项目已难适应形势的变化;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审计风险准则》与之相比,重心将发生转移;《审计风险准则》将解决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问题;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将可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从而针对风险点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本报记者 李文科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近日发布《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审计风险准则》),包括《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修订)》、《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0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财经时报》了解到,《审计风险准则》将对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重大作用;同时还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理念、责任和程序产生重大影响。 重心的转移 据中注协负责起草风险准则的专业标准部主任杨志国介绍,《审计风险准则》的主线是解决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问题。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从而针对风险点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谢荣教授告诉《财经时报》,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从宏观上充分把握企业经营状况,了解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领域,在会计报表的相应项目上找到风险的反映。 中国目前正在实行的独立审计准则建立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基础上,要求注册会计师综合评估企业固有风险。比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业务性质等和控制风险,包括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等。由于固有风险难以评估而往往被忽略,加之注册会计师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等,而是直接对会计报表等进行审计,“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在澳洲注册会计师公会驻北京首席代表章海贤看来,《审计风险准则》和目前正在实行的审计准则相比,重心发生了转移。谢荣教授认为,《审计风险准则》推进了审计方法的改进,和之前的审计方法相比,在思路、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也更适应当前的审计环境。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副教授吴建友告诉记者,《审计风险准则》将从审计依据单一、平均分配审计资源中跳出来,先从高处入手寻找风险点,然后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他强调,作为主要审计依据的会计报表是否会出错,或经营者有无可能舞弊的源头都来自于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等外部因素。 因此,在寻找风险点的过程中,企业整体环境比会计报表本身更重要,这样才能更明确地找到风险点,注册会计师也才能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或能防范高层财务舞弊 当前,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环境正在发生很大变化。比如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体现在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日益复杂,企业管理层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日益增大,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尤其是估计日益增加。有关专家指出,现行的中国独立审计,准则部分项目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等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企业管理层串通舞弊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那么内部控制,也就是对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进行审计将完全失去作用。 因此,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就很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也就不能发现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在吴建友看来,正是因为传统审计方法对发现领导层舞弊能力上有本质缺陷,才能凸显实施《审计风险准则》可为客户提供更高程度的保障,也提高了发现舞弊行为的能力。 另外,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程序表上的项目机械地进行审计,很容易陷入对财务报表上各项数据的检测。“虽然面面俱到,但缺乏重心,没有有效地对风险错报重点领域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从而突出对风险点的审计”。 财政部科研所会计研究室的徐玉德告诉记者,《审计风险准则》更明确和细化了审计的方法和目标,并能对一些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揭示,尽可能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为注册会计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了技术支持。 实施中的“成本”难题 中注协专业标准部的负责人表示,《审计风险准则》在此次公开对社会征求意见之前,就已在内部征求了好几次意见,此次征求意见后可能还将再次公开征求意见。业内人士透露,中注协的做法体现出其想要早日推行的决心,也体现《审计风险准则》的实施有一定难度。 专家和业内人士判断,全面实施《审计风险准则》主要面临的难题将是“成本高”。在章海贤看来,成本主要包括人才、基础投入等方面。审计风险体系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培训注册会计师熟悉业务流程就需要有很高的投入。在实施初期,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不得不把企业风险、行业状况、评估外包出去。 业内人士认为,《审计风险准则》实施的第一年成本肯定很高,且培养能完成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的综合型注册会计师并非在短期内就能完成。但随着注册会计师的经验积累,成本会逐步下降。吴建友说,从长远来看,其审计成本不会高过现在的审计成本。且对企业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的增值服务。 《审计风险准则》的实施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有深远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审计理念、程序和责任上的重大变化,更可能改变注册会计师在更宽泛的领域里的一种专门化职业特点。今后,将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宏观、监管环境、行业状况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等方面掌握全面信息。 目前,会计业有人提出高成本问题可通过提高收费来解决,吴建友对此持否定意见。在他看来,由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一做法很难实现,且将成本转嫁到客户身上也不合理。 他指出,通过提高审计的增值服务就可间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审计风险准则》要求对企业的宏观、行业环境以及内部管理等有更深入和透彻的了解,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能在审计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比如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管理咨询、目标定位、内部控制等咨询建议,那么,即使提高收费也情有可原。 由于审计风险准则实施的特殊性,且与原有的审计准则有较大差别,对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业界至少要花几年的时间来理解、接受这套准则。专家认为,即使在中注协的积极努力下,新准则真正实施到位也还需花费更多的力量进行培训。 谢荣估计,由于目前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庞大和素质差异,《审计风险准则》很有可能首先在上市公司的审计中应用,然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