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兼治才能平稳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3日 15:05 中评网 | ||||||||
左小蕾 治热是手段发展是目的 针对过热的固定投资,中央银行在半个月内连续提高了差别存款准备金0。5%和存款准备金0。5%,中央政府采取了提升项目资本金和相应的一系列行政措施,利率的提升也是
如何走出宏观经济调控中“过热-硬着陆-通缩”的恶性循环,如何防止治热以后经济大幅滑坡,通缩卷土重来的现象,需要有思路和机制上的突破。这次经济过热与过去不同的特点是,首先这次过热从某种意义上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变化有关。中国加入WTO以后,全面参入世界的经济活动。但是企业以国际市场作为扩张目标带着一定的盲目性,使得在资源、运输、能源等等方面缺乏战略性的考虑,制造许多不能持续发展中的瓶颈。其次,这一轮过热是部分领域极度发热局部高速增长,但是不但没有带动那些该热的领域热起来,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挤压效应,使其他一些行业被银行、资金、政策“冷遇”,使本来不平衡的发展更不平衡。中国经济巨大的冷热不均,深层次里揭示了中国经济结构和体制的问题,也从经济全球化角度认识到经济平衡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这一轮的宏观调控既要实现一部分过热行业的软着陆,同时更要大力促使一些急需发展的行业起飞,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后劲。当前, 我们要切忌单边治理的模式, 重蹈治热以后若干年萧条的覆辙,使经济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只是单边治理,为治热而治热,所有的政策和措施再加上利率在把钢铁房地产等局部过剩投资停下来的同时,弱势行业如农业、服务业还有中小企业可能会遭到更大的伤害。热的冷下来,冷的更冷,整体经济的衰退和萧条就在所难免。我们认为“冷热兼治”应该是一个使经济在软着陆的同时还能够平稳向前滑行,甚至能够积蓄能量稍事休整再次起飞的不可多得的新思路。 冷在何处 在中国的经济局部领域在发烧的同时,还有许多被边缘化被挤压的行业和领域。占人口80%以上,GDP 50% 以上的第一与第三产业明显“偏冷”。即使是制造业,也没有迹象表明,中小型制造业从总体上在起飞。今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40%以上,而在拥有9亿农民的广大农村,对农林牧渔等领域的投入增幅仅为0.4%, 去年也才增长了3.7%。与扩大就业息息相关的信息软件业,零售批发业, 住宿餐饮业, 商务服务业, 科研与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在内的服务业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左右,相当于制造业增长75.8% 的幅度的一半不到。去年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高达9.1%,但城镇就业仅增长3.5%, 城乡就业人数才增加了不到1%。在宏观经济已经明显过热的情况下, 就业问题并没有很大起色。同时, 2003年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下的农村人口不减反升。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罕见的现象。农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就业, 减贫等一些急需发展的领域一直较冷,这次更明显地被“冷处理”。 “冷”的领域如何“热”起来? 这轮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把这些偏冷领域带动起来的现象暴露出我们的投融资机制, 经济体制的问题。第一产业是最容易被挤压的弱势行业。中国对农业投入不足也是体制问题造成的。 加强对农村的投资应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尽快取得突破。据估计,目前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每年从农村要抽走3000亿到4000亿元现金,占农业GDP 的30%左右。要加强对农村的投资,就要有一个如何将这笔资金返回到农村金融系统中, 再转贷到农户中的机制。这就要加快农信社改革, 完善与扩大对农户的小额贷款规模。农村金融也要有竞争。应逐渐打破农村信用社在农村投融资领域的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小型民营金融机构的成立,包括允许非政府组织向农户提供贷款。让农民的钱农民用,让从农村由不合理的机制转移出去的钱回到农村。 在城市,局部过剩投资受到挤压的首当其冲是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中的中小企业。因此,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从这次扭曲的盲目投资的行业中走出来,建立增加就业,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持续增长模式的根本出路。核心是建立适合于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体制。国际经验证明,大力发展对传统行业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公司或基金,能够较快、较大规模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激发被银行“冷淡”的中小企业的活力。中国应该提供发展这些专业投资公司的环境、制度、和基本条件。让民间的钱不必一定通过银行系统而直接更有效率地为民间所用。发展中小企业的专业投资公司的同时,要发展民间担保机构,完全依靠商业化的操作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还要建立一套再担保体系,来分散担保公司的风险。我们金融改革的重点,应该从依靠银行的思路中拓展开来,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推动多样化金融服务的发展,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瓶颈。 打开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是解决经济过份依靠间接融资结构改革的重要环节。中央近期刚刚批准推出中小企业板市场是“治冷”的一个重要举措。银行的问题是支持这一轮过剩投资并且使央行的调控信号影响甚微的核心问题之一。对经济贡献最大的,创造就业机会最多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银行资金的大力支持,我们现在的金融体制并没有能够优化资源分配。如果中央进一步采取强制性的宏观调控手段,特别是利率的被调整后,中小企业难免会受到影响。推出中小企业板是推动银行体制的改革,改变融资结构,发展资本市场,让过快增长的固定投资更温和地减速,避免伤及无辜的更稳妥的方式。也是帮助经济软着陆的直接的手段。 中小企业板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能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的弱势地位,我们的资源配置到对经济对发展对创造就业最有贡献的中小企业,是对这一轮“过剩投资”资源配置失误的纠正,使经济积蓄治热后的成长动力,保持持续增长推行科学发展观。推出中小企业板,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中小企业,减少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 加快开放民营中小银行试点是促进现有银行体制改革使 “冷”的领域”热”起来的另一关键。这一轮经济过热中银行扮演了始作俑者的角色。没有银行贷款的支持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不可能大规模出现。这些违反市场规律的不合理行为表面上是信贷问题,实际上是银行系统的体制问题。由几家大国有银行带有垄断性质的资源配置机制,很难达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资源优化配置。国有银行的不完全的市场化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容易从信贷结构、信贷程序和信贷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市场风险控制,更容易忽略设置严密的防范道德风险的有效机制。这样非市场化的银行体制,近期对“一些固定资产的投资”很难停下来对经济的软着陆形成重大障碍,长期对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制造更大的金融风险。改革这些非市场化的体制问题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各层次的金融机构参入竞争。民营银行的发展趋势是很明显的。全世界成功的银行90%以上是民营银行。只要加强监管出现风险的总是少数。目前对于民营银行已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要加速发展还是要缓行的问题。加快民营银行试点,是解决民间资本出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在体制上的一个完善步骤。要试点就要多样性,有突破性,要有配套机制;如利率问题,存款保险问题,试点监管等等。民营银行要大胆试点,谨慎推广。银行业打破垄断,充分竞争是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出路。 中国这次过热的特点是局部过热,是在第二产业内部的部分产业过剩投资。从整体经济而言与过去的过热不完全一样,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大部分,几乎完全没有成为过热的主角。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再一次暴露出来。要在这次的宏观调控达到热冷兼治的效果, 战术上要从各种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入手,从结构性的改革入手,让经济更市场化运作。战略上各级政府要从“增长优先” 思路中跳出来, 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判断经济形势,科学地做出决策,科学地进行宏观调控,避免走计划经济的回头路重蹈覆辙,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实现中国的长期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