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石油金融节省成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11:04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预计到2020年,即便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提高到55%以上,只要中国拥有了同石油需求量等比的发言权,中国的石油使用成本将大大降低 国际油价再次触动了中国经济的神经。10月15日、18日,美国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两次冲高至55美元/桶以上。随即股市、汇市、黄金、物价与油价产生了系列的联动,这再次印证了曾经作为硬通货的石油的影响力。 国际油价的高企,一方面增加了国内宏观调控的难度;而生产成本的增加,又将触动各相关产业链的敏感神经。作为第二大石油需求国,中国必然要牵扯到国际石油金融的冲击中。 恰逢其时,近期推出的燃料油期货弥补、增加了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权中的声音。处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之外的中国,正设法寻求突围,减弱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突破定价体系 据标准普尔分析,中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不到0.1%。其中,燃料油是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的一种产品。8月2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燃料油期货。为争取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中国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自1980年里根政府放松金融管制,开放货币、期货及衍生工具市场后,石油期货交易逐渐成为国际石油的定价手段,油价的定价权也开始由欧佩克逐渐向纽约商品交易所等三大期货交易所转移。 近两年,随着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的兴起,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已完全扮演了主角。按地域划分,所有在北美生产或销往北美的原油都以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为作价基准;从原苏联、非洲以及中东销往欧洲的原油则以布伦特原油为作价基准;中东产油国生产或从中东销往亚洲的原油以前多以阿联酋迪拜原油为作价基准油;远东市场参照的油品主要是马来西亚塔皮斯轻质原油(TAPIS)和印度尼西亚的米纳斯原油(MINAS)。 从1998年开始,中国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目前,绝大部分原油的作价与印尼的部分原油联动,少部分原油与马来西亚的Tapis联动,由发改委按照国际同品质原油前一阶段的离岸均价来对国内原油价格进行相应调整。成品油在2000年开始以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市场的加权平均价作为定价依据。 中国石油等国内四家巨头特许参与的国际石油期货交易只是被动地跟踪国外基准价,并未真正参与到国际油市的定价形成中。推出燃料油期货,正是国家实施石油发展战略的一步重要“棋子”:既能争取国际石油的定价权,又能帮助石化企业避险,同时也为将来推出成品油、原油等成熟期货产品开好先锋。 标准普尔分析显示,拥有石油定价的发言权,至少能让中国企业节约1-3美元/桶的石油进口成本——相对美国的定价。预计到2020年,即便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提高到55%以上,只要中国拥有了同石油需求量等比的发言权,中国的石油使用成本将大大降低。这将使包括中国石油巨头在内的上下游企业一体受惠——各大石油公司也在支持中国争取更多发言权,尽管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的更多发言权会对国内大石油公司的垄断地位造成冲击。在9月末举办的《中国国际石油石化企业高峰论坛》上,中石化副总裁韩根生就表示,希望在国内开设石油期货交易市场,改革国内成品油价格构成。 外交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夏义善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买得起石油,关键是购买的价格。据介绍,2000年中国购买原油所用的外汇仅占进口总额的5%。在今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会略高于石油进口量的增长,因而完全有能力承受石油进口量增加所需的外汇支出。 相关专题: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最新封面系列文章: [石油突围·引论] [石油突围·战略篇] [石油突围·机会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