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石油资源瓜分殆尽现实 中国公司突围的机会(4)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11:04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触犯美国 1990年代中期,对苏丹南部油田的开发成为中国海外石油投资最大项目,十年间苏丹成为中国海外石油开发重要基地。2001年,中石油在苏丹的投资成本全部收回,每年可获得约4亿美元的可观收入。2003年,中国从苏丹获得份额油总值超过1000万吨,位居海外份额油来源首位,约占中国全年石油进口量11%。中石化从2003年开始,参与在苏丹的石油开发。 中国介入前,苏丹的石油开采主要被美国的石油公司所控制。但由于苏丹的人权问题,在199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对苏丹进行制裁。苏丹无法与美国继续合作,转向美国以外的公司。中国此时介入,不需要支付前期勘探成本。 美国认为此举损害了它的利益和感情。深陷伊拉克困境的美国,在对苏丹保持了16个月的沉默后,开始涉足达尔富尔危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金良祥认为,尽管苏丹的确造成了人道主义危机,但本质上这是一场国内冲突,解决问题的责任方应是苏丹政府。如果美国在此时对苏丹实施制裁,不仅意味着中国石油企业将直接蒙受损失,中国长期能源安全也会受到威胁。美国在中东、中亚和非洲的制裁和干涉,处处都和石油有关,很难说这是一种偶然。 加图研究所研究员彼得凡多兰并不完全认同:出售资源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首先是经济行为体,敌友关系在第二位。沙特阿拉伯是美国盟友,但国务卿鲍威尔几周前去沙特要求降低价格,增加生产,却没有什么结果;挪威是美国盟友,但卖油时要价一点也不会低。 世界政策研究所詹姆士.瑙特总是与凡多兰站在一起。他认为,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并不总和政府的利益一致,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和政府的利益相反。因此遏制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当然,瑙特补充道,“将来中国可能为控制东南亚和中亚的石油资源而与美国竞争,美国也可能遏制中国;但武力冲突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美国及其盟国海空力量是占绝对优势的。间接冲突还是有可能的,例如中国会通过支持对美国不友好的产油国家获得对美优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