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石油资源瓜分殆尽现实 中国公司突围的机会(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11:04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受制于人 2003年5月,中海油与中石化先后发表声明:放弃收购BG北里海合作开采协议中的相关股份。这是继2002年中石油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失败后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扩张再次受挫。 此前,根据与英国BG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如果BG原有股东放弃行使优先认购权,中石化将在3月11日后以6.15亿美元收购BG子公司“BG国际”持有的北里海油田项目16.67%股权的一半。中海油将在两个月后以同样价格买进此股权的另一半。协议签署后60天的有效期内,两家公司的高层人士和国家商务部官员奔波在各项目伙伴公司和北里海油田所在国,尽最大努力排除协议中的所附条件。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地理和政治都极具战略意义的油田。 按规定,此次交易实行“一票否决制”,即BG的6个合作伙伴不能有一方提出行使优先认股权,否则交易将被否决。交易被否决后,海外媒体和业内人士猜想背后有更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是最有可能行使这一优先认购权的股东。相关人士强调,不能排除壳牌和埃克森美孚利用行使优先认购北里海项目股权的机会向中国政府施压的可能性:壳牌、埃克森美孚与中石化在中国江苏、广东和福建分别建设500座及1100座合资加油站的协议,等待中国政府的最后批准也已多时。北里海收购之变,显示了壳牌、埃克森美孚的耐心已尽。 2002年底中石油从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股权转让投标中“主动”退出,更让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突破备受打击。斯拉夫是俄罗斯第8大石油公司。斯拉夫石油公司起拍价为17亿美元。在中石油宣布参加竞拍前,有13家公司向俄罗斯反垄断部申请参与拍卖,而中石油的参与可能将出价提到起拍价的一倍。 中石油的退出,与俄罗斯国会突然修改的一项法律有关。中石油专门研究俄罗斯投资环境的高级经济师许小杰说,俄罗斯修改私有化条例后,中石油显然已不符合竞买资格。 俄罗斯政治家、杜马议员尼米佐夫表示,中国政府拥有的中石油希望获得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控股权,将使中国拥有对俄罗斯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杠杆;如果俄罗斯允许其参加竞标,等于犯下了一个严重的地缘政治错误。俄罗斯的媒体甚至说,俄罗斯有关当局已做好准备,如果中国人执意参加拍卖仪式,拍卖行动将被取消。中石油的“主动”退出,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体面撤离。国际石油竞争往往在大石油公司中展开,但背后都是各自政府和利益集团。石油作为全球战略能源,牵涉到的已不仅是公司利益。 外交政策的分析家们太过强调地缘政治成分,但并不真正理解世界石油市场是怎么运作的。如果中国在世界石油市场出价买油,还是能得到石油。然而,美国智库加图研究所(Cato Insitute)研究员彼得凡兰多 Peter VanDoren)认为,人们夸大了地缘政治的作用,那已经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成为过去。 “中国应该学习来自市场的教训。当两方都急需某个东西时,出钱多的自然就胜出。”俄罗斯当然会跟出钱更多的一方走。五角大楼顾问、美国著名智库海军战争学院(Naval War College)的教授托马斯巴奈特( Thomas Barnett)博士同样认为,“地缘政治说”并不可信。包括安纳线和安大线之争,这一些都说明过去几十年来一直由种种意识形态和敌意主导的中俄日关系应该全面由金钱来主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