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谋求进口石油的多元化,中国的石油公司正通过边缘突破谋求进入海外核心石油资源。在被西方主导着的世界石油格局下,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相互纠缠。只有坚持才是取得市场话语权的惟一支点
海外石油:边缘突破
10月18日,中国和印度在西非油田主导权的争夺战中,中国在最后一分钟与安哥拉政府达成协议,夺得巨额石油合约项目。印度媒体和政府官员也都承认,印度没有足够的资源与中国争取非洲的石油资源——在这个项目上,中国付出了比印度高10倍的代价。
有人士透露说,“中国答应安哥拉政府大约总值20亿美元的各种援助项目,才夺得这个项目。而印度政府却只承诺给安哥拉2亿美元的发展铁道的援助。”
作为迟到者,这就是中国谋求海外石油资源突破所付出的代价。即使如此,在世界石油项目争夺战中,中国仍然频遭失败;偶有斩获,也大多属于石油产量下降的区域,或者规模偏小。西非油田是近年难得的收获之一。
“中国支付得起大量石油进口,但实际控制石油资源则十分艰难且成本过高。世界政策研究所(World Policy Insitute)研究员瑙特博士认为,如果中国想作一个负责任的世界贸易国,实际控制石油资源也没有必要。中海油首席财务官邱子磊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表示一定程度的赞成。他对于中国没有获得更大规模的油田毫不意外,因为一些油田价格太高,海外生产还存在很大的风险。“中国应该保守一点,尽量买进石油。”
不过,中国的石油公司们并没有紧缩投资,而是恰恰相反。德意志银行称,中石油2004年计划在新项目上投资104亿美元,这一投资超过了除英国石油公司(BP)、壳牌石油公司(Shell)、法国的道达尔(Total)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的其他石油大亨。而三年前中石油的投资还不到75亿美元。在被西方主导的世界石油格局下,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相互纠缠。虽然困难很多,但惟有坚持不懈地寻求突破,才是取得市场话语权的惟一支点和未来国家石油安全的基点。
相关专题:
国际油价上涨与中国对策
《全球财经观察》封面秀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最新封面系列文章:
社论:全球市场不能离开中国
[石油突围·引论]
中国石油突围
世界经济体系内的石油供给
[石油突围·战略篇]
迟到的战略苏醒 中国石油突围战略急起直追
大国石油战略
大国石油战略之美国:控制全球的帝国战略
大国石油战略之法、德等欧盟国家
大国石油战略之俄罗斯:玩转石油筹码
大国石油战略之日本:政府主导石油战略
大国石油战略之印度
大国石油战略之中国:国家石油储备计划破壳而出
[石油突围·机会篇]
面对石油资源瓜分殆尽现实 中国公司突围的机会
中油国际哈里波顿之梦
石油突围战略中民间资本机会远未到来
中国以石油金融节省成本
深发展试水石油金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