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储备:四两拔千斤
石油储备只能应付突发事件造成的短期石油供应短缺,90天的储备量,甚至达到更多天数的石油储备,面对中国飞速增长的石油需求量,也是杯水车薪。但是,这数十天的石油储备却能抑制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
美国石油储备动用原则中规定,即使没有发生紧急事态,当总统认为原油供应可能因途径中断而造成供应不足时,也可动用国家石油储备。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每天向市场投放112万桶原油,起到了稳定市场、平抑价格的作用。
中国因为没有石油储备体系,在国际石油处于低价位时无法大量吸入,油价上涨时又无法减少进口量,形成“买涨不买落”的现象。2000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时,中国进口原油7000万吨,比1999年增加70%。随后原油价格回落,2001年底国际油价回落至每桶17美元左右,但此时中国却在释放库存压力,减少原油进口,2001年原油进口比上年下降7%。而国际油价高涨的2003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却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32.8%。
以现在每天进口2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万美元。2003年进口总额达到8000万吨左右,如果国际油价每桶变动1美元,将影响中国进口用汇48亿元人民币,直接影响我国GDP大概0.043个百分点。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衔接如此之近,只会极大地削弱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中东和非洲地区是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地区,2002年,从这两个地区进口的原油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72.3%。但中东和北非地区因局势动荡造成的供油不稳,是中国石油进口来源的一大隐患。若是具备一定数量的石油储备,中国才能够在石油供应短缺时,动用国家石油储备,为国内油价筑起一道防护墙。
文中部分数据和内容引自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幼文、黄仁伟等著的《2004中国国际地位报告》
相关专题:
国际油价上涨与中国对策
《全球财经观察》封面秀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最新封面系列文章:
社论:全球市场不能离开中国
[石油突围·引论]
中国石油突围
世界经济体系内的石油供给
[石油突围·战略篇]
迟到的战略苏醒 中国石油突围战略急起直追
大国石油战略
大国石油战略之美国:控制全球的帝国战略
大国石油战略之法、德等欧盟国家
大国石油战略之俄罗斯:玩转石油筹码
大国石油战略之日本:政府主导石油战略
大国石油战略之印度
大国石油战略之中国:国家石油储备计划破壳而出
[石油突围·机会篇]
面对石油资源瓜分殆尽现实 中国公司突围的机会
中油国际哈里波顿之梦
石油突围战略中民间资本机会远未到来
中国以石油金融节省成本
深发展试水石油金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