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石油战略之俄罗斯:玩转石油筹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11:04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战略要点:1、利用地缘关系控制里海和中亚石油输出;2、实行石油出口多元化战略;3、加强国家对石油开发的控制,削弱私营公司力量 俄罗斯国家石油战略开始于现任总统普京。就像胡萝卜和大棒一样,利用石油,普京一方面在国内加强中央政府和总统的权威,推行经济改革;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重塑俄罗斯大国形象。 在里海和中亚地区,俄罗斯充分利用自身地缘政治优势。这些地区没有出海口,地理位置封闭。产油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只能通过俄罗斯输往外地。但这些国家不仅在石油出口上依赖俄罗斯,而且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都不能摆脱与俄罗斯的干系。普京利用这种特殊关系积极推行能源外交和能源战略,进一步控制相关国家的能源和油气输出管道。 俄罗斯致力于出口市场的扩大。用了近4年时间来稳定西欧石油市场,同时在中东欧输出管线,以扩大市场。俄罗斯石油业决心到2010年保障美国13%的石油需求,4家俄罗斯公司筹划的可直通美国的“新西伯利亚—摩尔曼斯克输油管”项目也在加紧进行。保持能源出口的力度对俄罗斯的经济意义重大。由于油价上涨,俄罗斯2002年的盈余达到了50亿美元。 普京主导下的俄罗斯石油战略不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当国内石油私营公司与国家石油战略发生利益冲突时,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国家。尤科斯显然是一个代表。目前,普京战略的两个倾向“加大国家对资源的控制”以及“扶持国有企业,削弱私营企业”已显露无遗,中国外交关系学院资深俄国问题专家夏一善介绍说。 俄罗斯石油战略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国内寡头,而是美国。美俄在中亚能源问题上的博弈将长久持续。中亚是俄罗斯的后院和传统势力范围,中亚的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一直都在它的控制影响之下。克里姆林宫很清楚美俄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为能源安全斗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美国并非离不开中亚石油,但控制这一生死攸关的资源会赋予美国很大的优势,这使它可以影响到其他任何国家的发展。 在融入亚太地区、打开东方市场的能源战略中,俄罗斯首先考虑的是东北亚,而中国是最主要的地区。但这一政策在2002年底2003年初发生了变化,围绕降低风险和石油安全,普京提出了“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战略。“安大线安纳线”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俄罗斯转向主张不仅将管道修建到中国,还要延伸至太平洋,以通往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地。 俄罗斯知道充分利用各国矛盾获取利益的好处。目前东亚国家之间合作前景黯淡,这给了俄罗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场游戏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根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未来亚洲对石油的需求量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2到3倍。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石油进口依赖中东,而伊拉克战争和恐怖主义行动引发了各国的危机感,石油来源的多样化是他们共同的战略选择。这样,俄罗斯丰富的能源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夏一善认为,普京这种多元化的石油战略,引发了俄罗斯国内的多方矛盾。具体表现在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公司之间的矛盾。如“安大线安纳线”之争,即引发了俄罗斯国内原安大线所经地区与安纳线所经地区的矛盾,以及包揽这些业务公司间的矛盾。 “在1990年代初,中国对俄罗斯石油并不热心;现在中国情感高涨,俄罗斯又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恐怕将辜负了中国的热情。” 夏一善强调,俄罗斯的多元化石油战略实施得并不顺利。除内部矛盾外,还存在着很多外部矛盾。俄罗斯在叶利钦时代曾向西方资本出卖了一部分的油气田股权,但管道仍归俄罗斯,因此俄罗斯公司为得到资源的控股权,以不修建管道相逼。在能否开发油田的权衡下,通常是西方跨国公司作出让步。俄罗斯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在政策、思路和措施上也并非完全一致。 相关专题: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最新封面系列文章: [石油突围·引论] [石油突围·战略篇] [石油突围·机会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