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全球财经观察》2004 > 正文
 

大国石油战略之美国:控制全球的帝国战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11:04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战略要点:1、控制中东石油,掌握全球50%以上的石油资源;2、确保主导全球石油市场;3、推行石油来源“多元化”战略,除中东、南美外,亦竭力扩大在非洲、中亚的石油力量;4、建立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支持私营资本在石油扩张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任布什政府有一幅清晰的能源地图,它标明了美国能源安全的战略要点,也引导了相关外交和军事行动。布什政府上任之初就被认为具有“能源内阁”的倾向,布什从政前曾投身石油行业,切尼曾任哈里波顿石油公司CEO,其他诸如拉姆斯费尔德等人都与能源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组合至少对美国产生了3个方面的重要影响:照顾能源公司利益、强烈的能源忧患意识、视控制石油资源为主要战略任务。占领伊拉克打乱了俄罗斯、法国及中国等国建立中东石油新秩序的努力和进程,将中东石油秩序恢复到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前美国主导的格局,进一步控制中东石油,掌握全球超过50%的石油资源。

  早在布什2000年竞选总统时,就曾提出“切尼国家能源政策计划”,认为从能源安全出发,美国有必要在其他地区寻找能源供给多元化的机会。俄罗斯很快成为了美国的新朋友。布什政府在2002年上半年即与普京政府达成了加强能源合作的共识。

  “由于伊拉克对石油市场可能有不安定的影响,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风险,因而军事干预是必须的。”布什的对伊政策实际上是一项30年前确定的战略逐步演变的结果。1970年代中东几个主要产油国曾联合实行石油禁运,使美国一度陷入经济危机。当时国务卿基辛格曾幕后策划组织一批智囊人士鼓吹“拿下阿拉伯石油”。

  为达到控制海湾石油的目的,美国1970年代起就已在海湾地区积累军事力量。经过30年经营,美国的军事势力从地中海一直延伸到了亚洲腹地,并在中东扶植了众多亲美政府。推翻萨达姆政权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911”后,美国轻而易举地进入了中亚,先后在乌兹别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等地取得基地,并加强了对中亚和高加索地区能源的影响。美国运用各种手段,迫使中亚直达土耳其的油管绕开俄罗斯,改走格鲁吉亚,这是围绕中亚和里海地区石油资源新一轮国际“大博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美国的目光亦紧盯着非洲,将增加非洲石油输入作为一个“国家安全”问题对待,美国石油资本正源源不断地涌入赤道几内亚、贝宁和喀麦隆等西非国家。除以外交手段笼络非洲石油生产国外,美国海军舰队必要时也可直抵西非主要石油产地。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从酝酿到建立经历了30多年。1975年12月22日,福特总统签署了《能源政策与储备法》,授权建立高达10亿桶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最终形成了储备7亿桶的能力。

  “911”后,布什政府提出扩大石油战略储备容量的建议。2003年4月,国会批准拨款15亿美元用于扩建储油设施,使国家石油储备达到10亿桶。

  只有美国总统才有权决定是否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动用时由能源部采取招标方式向市场公布投放数量,通过竞标最终确定购买石油的公司。国会在1990年重新修订《能源政策与储备法》时放松了条件,除“进口石油出现严重供应中断”的情况外,在国内石油产品供应中断或严重短缺时,也可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此外,企业因突发事件导致石油供应中断,能源部也可向他们有偿借贷战略石油。

  美国石油资源归联邦政府所有,而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工、批发和营销全由私营企业经营与运作。私营企业通过参加政府公开招标租售程序获得开发和生产权,政府不直接干预私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而主要负责制定能源战略、确立竞争规则和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为本国石油产业提供经济、技术和制度上的框架。

  美国积极推进企业、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合作研究,美国石油界每年的研发和技术改进投入都达到数亿美元,资金几乎全部来自各大私营公司。

  美国的企业石油储备远远超过了政府,占到全国石油储备的2/3。企业石油储备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美国并没有法律规定必须这么做,政府也不干预他们的储备和投放活动,只负责通过公布石油供求信息进行引导。

  美国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引导企业实现国家的能源目标,并通过补贴、技术援助和融资手段支持国内的能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源部、贸易开发署和美国进出口银行是支持美国能源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主要机构。

  在政府支持下,美国的大型石油跨国公司在石油勘探、开采、加工和运输等综合经营上已扩张到了世界各地,成为美国获得海外石油资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相关专题:

  国际油价上涨与中国对策

  《全球财经观察》封面秀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最新封面系列文章:

  社论:全球市场不能离开中国

  [石油突围·引论]

  中国石油突围

  世界经济体系内的石油供给

  [石油突围·战略篇]

  迟到的战略苏醒 中国石油突围战略急起直追

  大国石油战略

  大国石油战略之美国:控制全球的帝国战略

  大国石油战略之法、德等欧盟国家

  大国石油战略之俄罗斯:玩转石油筹码

  大国石油战略之日本:政府主导石油战略

  大国石油战略之印度

  大国石油战略之中国:国家石油储备计划破壳而出

  [石油突围·机会篇]

  面对石油资源瓜分殆尽现实 中国公司突围的机会

  中油国际哈里波顿之梦

  石油突围战略中民间资本机会远未到来

  中国以石油金融节省成本

  深发展试水石油金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石油战略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巨能钙被检出含双氧水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100张
网友偷拍国产新车谍照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