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战略苏醒 中国石油突围战略急起直追(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11:04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迟到的战略苏醒 对于没有“清晰的中国国家石油战略”的批评,徐锭明是最不能认同的人之一。在他看来,“中国早就有石油战略,当前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政府正在一步步地落实这个战略”。 徐锭明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第一任局长。该局设立于2003年,是1993年能源部撤销10年之后专门负责国家能源规划管理的机构。 徐锭明的依据是国家设立能源局的所谓“三定方案”之一的定责:负责研究国内外能源研究开发情况,提出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拟定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相关体制改革的建议;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理;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能源节约和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措施。 “国家能源发展中长期的总体规划和煤、电、石油、储备、走出去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专项规划,我们都已经做完,而且部分已经上报了。”徐锭明透露。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石油战略复苏始于1998年,当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受国家委托,着手系统研究石油战略及其储备课题。在能源部撤销10年后有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国家正式批准开始实施国家石油储备计划,并列入“十五”计划;2003年5月,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成立,暂时挂在发改委,并与能源局合并办公。据介绍,根据现有规划,国家石油储备资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支付,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计划分15年三个阶段实施。 美国从战后开始,用了近30年的时间酝酿石油储备战略,至1973年石油危机后开始正式实施;日本从1963年开始,至1979年完全建立民间和官方并举的国家石油储备战略,也花了15年。在此期间,各大国均建立起完备的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和法律及管理体系。 2003年成立能源局及完成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系统政策规划,到2004年上报国家最高决策层,是国家石油战略的开始——如果从1988年石油工业部被撤销算起,刚好15年,正是所谓中国国家石油战略的苏醒期。这个时期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的频繁变更,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尚未形成明确、完整、统一的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但是,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包括石油在内的国家能源战略的苏醒和成熟过程。 从1973年以来,1980年代初期再次爆发了一次石油危机,此后的20年间,石油价格也从1982年最高的40多美元/桶峰值,经过几轮大的调整,恢复到2004年初的每桶30美元左右价格。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急升至54美元/桶。飙升的油价、动荡而变幻的国际局势加速着中国国家石油战略的苏醒。 冷战后,美、日、欧迅速转入全球石油资源的分割,乃至引发了重新调整中东石油资源分配和格局调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进入19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加速调整,局势也动荡不安,并最终形成当前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石油格局——在世界石油市场,20家大型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0%。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介绍,中国的石油进口来源,中东占54%,非洲占24%,印尼、越南等国占14%,其他国家占8%。据世界能源组织(IEA)公布的资料,中东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也正好占全世界的54%,通过两次海湾战争,美国却已牢牢掌握该地区的石油控制权。而在中亚、远东、非洲,在东南亚和马六甲海峡,甚至在中国领土、领海——台湾海峡、南中国海和东海,我们都面临世界大国和周边国家的警惕和不信任感;尤其中国领土、领海,甚至潜藏着大国政治经济剧烈冲突的危机——如果不是火药桶的话。 不同于1950年代石油会战时期的中国,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这个时期的中国,处于经济起飞前夜,最大的需求并不是来自于石油和能源。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最紧迫的任务是打破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深入推进国家机构改革。到1990年代末、本世纪初,当世界格局进入调整的关键期、世界石油资源分配的格局已定的时候,中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并成长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与美国并列为世界两大经济引擎;随之,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据IEA统计,2003年石油需求增长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35%,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价格的波动已经直接触及到国内经济的敏感神经,更上升到国家和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了。 “它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托马斯巴奈特发出了惊叹——不仅中国,全世界也好像突然之间发现了这一巨大的石油吞噬机器。由各国政府、智库、石油公司、金融机构和各种组织组成的更为庞大的石油机器开始对中国国家石油战略投注巨大的热情,而这正是宏大的中国故事的主要内容之一。 就在这个时候,世界原油价格达到近20年来的高位。 对于中国来说,此时的国际石油格局并不亚于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期——大部分发达国家正是借此最终完成国家石油战略布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