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吸血管触目惊心 武汉破医疗腐败九连环窝案(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 11:46 《经济》杂志 | |||||||||
张显强:院长成为串案“排头兵” 位于武昌区武珞路的武汉锅炉集团,是一家有着50年历史的老企业,在当地市民眼中,武锅的效益并不怎样。2003年底,武汉市开出了一系列国企改制名单,武锅也名列其中。 武锅职工医院属于厂办后勤一块,据称,在改制中很可能面临剥离。原职工医院院长张显强却在未遭剥离之前先行下马了。在武汉市医疗界的这一串案中,张显强竟然成了“排头兵”,因为他直接与举报相关,也最先落网。 据了解,张显强是“倒”在采购医疗器械的过程中的。在任武锅职工医院院长期间,每次购买医疗设备,张显强均会亲自出马。在2003年4月,他组织其单位购买了湖北某医药有限公司一台价值4万元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事后收受了该公司业务员送来的“红包”6000元。 2003年8月至9月间,张多次组织本单位购买该公司仪器,款额达38万元。事后,为表感谢,该公司送给张“红包”3万元。2004年春节,张又收受该公司业务员送上的“红包”2000元。 据悉,张显强为医院采购的医疗设备主要为生化分析仪、黑白B超机及心电图监测仪各一台,收受的3.8万元赃款也被判没收国库,他本人则是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 在武昌区法院的审判庭上,张显强辨称说,这一款项是他给该医药公司介绍了业务之后,该公司给他的中介费,不是受贿款。 对于直接“扳倒”张显强的这一封举报信,武汉的街头至今还流传着多种说法。一说是张的一位未得实惠的手下,对张显强“越看越不顺眼”,不能让他独占便宜。二是说,一位“小药商”在花了一大笔“公关费”之后,最终却被另一家医药公司取代,因而一怒告上检察院。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家医药公司通过“上面”的关系,仅给了一小笔“推广费”,张显强没有多的钱打发身边的人,这人便在另一家医药公司的“怂恿”下递交了举报信。 对于这几种“版本”,武昌一家学校医院的医生推测,事件的背后都应该有药商的影子认为,而且肯定是受了莫大的“委屈”,否则不会弄到撕破脸皮的地步。 李晓明: “把关人”成为寻租人 50岁的李晓明,原为湖北省药监局市场监督处副处长,按理说,其职务赋予他的使命是保证湖北省药品市场的有序运转,但结果他却一头栽倒在本应由他调控的经营企业手中。 起初,不少武汉市民还不太相信李晓明落马的消息,但一位同他打过交道的某医药公司经理却表示,“李晓明早晚就会出事,并且越往后,事情越大!” 据了解,早在2000年时,“李副处长”的名字对于湖北省众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而言,无异于企业兴衰成败的一道槛。是年八九月间,李晓明率省药监局检查组“深入有关企业追踪检查”,原因是国家药品质量公报列出了湖北省“生产、经营、使用假劣药品的问题单位32家”。 在李晓明巡视一圈之后,23家单位受到查处,一些企业暂停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一些药品的生产批文号被撤销,大批不合格产品也被查封。武汉市一家中药厂的质检科长说,自此李晓明的“威力”被许多生产、经营企业领教,一些老总开始在李晓明身边转悠,目的是“化干戈为玉帛”。 2000年4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即GSP),并于同年7月开始实施,当年底,GSP认证试点工作拉开惟幕。这一认证审查涉及药品经营的进、销、存等全过程,要求国内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在2004年底通过GSP认证”。 2001年2月,经国家药监局的专业培训,全国共有81名药监系统的干部被聘为首批GSP检查员,李晓明成为湖北省4名检查员之一。此时的李晓明,“好像具有了对药品企业生杀予夺的权力”。 为了求得生机,几乎湖北省所有的医药企业都有求于“李检查员”,“金钱是对付他的武器”,一位医药代表说,一时间李晓明成了“大忙人”,“经常看见他出入一些高档宾馆”。 但好景不长,李晓明的“尾巴”很快被逮住。据查实的材料,自2003年4月至12月,李晓明大肆受贿,“交易”的地点主要在“办公室、酒店、汽车上”,而涉嫌行贿的不少单位还是湖北省知名的医药公司。据统计,李晓明先后收受了13家报审的药品生产销售单位给予的贿赂款,共计人民币5.1万元、美元1500元,其中最大的一笔为1万元人民币。 在被提起公诉之后,李晓明在湖北省药监局的一位同事曾总结性地说,既可以说他是毁于混乱的医疗市场,也可以说他是医疗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