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商务周刊》2004 > 正文
 

旧石油市场体系造就油荒 石油冬天是否降临中国(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 12:37 《商务周刊》杂志

  

  “围城”难出

  9月28日,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突然公开表示,出于商业原因,它和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将放弃西湖凹陷开发,退出这个投资数十亿美元的中国东海天然气项目,改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化独立开发。此时距去年8月两大跨国石油巨头进入该项目仅一年有余。

  由于国内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许多陆地大油田的产量一直在下滑,同时中国经济以9-10%的增长高速发展,促使中国近年加大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当前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已相当于原油进口量的29.7%。到2005年,中石油咨询中心预计海洋油气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约相当于进口量的42%(按进口1.2亿吨原油计算),该机构希望“随着海洋油气产量的增长,能够缓解我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度”。

  对于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国内能源管理部门充满了希望。许多国际能源机构就曾预计,东海将会诞生一条主矿脉,从而减轻中国到不太熟悉且风险更大的海外地区开采的压力。事实上,中国在1995年就开始在东海海域中日海岸中间线靠中国一侧勘探建设“春晓油气田”。近年来,中国勘探人员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平湖、残雪、断桥、天外天等7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

  位于浙江宁波东南350公里处的“春晓”由4个油气田构成,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春晓”建成后,每年可以向浙江和上海输送25亿立方米天然气。2003年8月,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和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加入了中海油和中石化联合组建的这个项目,并预计2005年5月正式投产。一时令国际市场对中国海洋油气开发前景刮目相看。

  但日本在阻击了中俄石油合作、成功将中俄原定的安大线排挤出局后,又一次在东海开始了围堵。对于东海的丰富资源,日本非常清楚。2003年日本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发表了题为《资源大国日本不是梦》的文章,称“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天然气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这些资源足以使日本从天然资源贫乏国家变为天然资源大国”。

  为此,今年6月,日本经产大臣中川昭一在东盟与中日韩三国能源部长会议上向中国发难,指责中国在东海开发建设“春晓”天然气项目“侵犯了日本的海洋权益”。外务大臣川口顺子也在亚洲合作对话青岛会议上就此事要求中国外长做出解释。

  日本经济评论家松本知子撰文指出,“面对中国已临近采掘成功,日本再不出手或坐视不动,就可能造成对日本未来至关重要的资源流失。因此,发生这场以资源为生命线的争夺战是必然的,并有可能不断升级,除非中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作出妥协或让步。”

  光大证券的能源分析师孙玉告诉《商务周刊》,在东海油气开发争端随时可能升级或激化的情况下,皇家壳牌和加州联合显然没有理由让这种政治因素加大自己投资的风险,抽身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认为这无疑为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蒙上了一层阴影,“除了作为内海的渤海,东海和南海的开发牵扯着许多复杂的国际争端问题,使得中国通过海洋解决能源问题的道路变得非常困难。”

  比这更复杂的是海外寻油之路。目前许多西方大型石油公司都在紧缩开支,而中国的大型石油企业却不吝巨资到处找油。据德意志银行一份最新报告透露,中石油计划今年投资104亿美元开发新项目,投资总额超过了雪佛龙德士古等国际大型石油公司。中石化和中海油也分别将今年的投资提高到61亿和22亿美元。这些资金使中国石油公司在印尼、委内瑞拉、加拿大、泰国、阿塞拜疆、阿曼和苏丹收购和开发了许多项目。但德意志银行的报告认为,“虽说有些海外资产规模很大,但很多项目都位于储量日渐减少的地区,或者按照国际标准衡量它们仍数小型石油厂商。仅有几次中国公司染指更大更新项目的计划,都以失败告终。”

  苏格兰爱丁堡能源业顾问公司分析师瓦伦泰也直言不讳地认为,“中国石油企业志向远大,但尚未参与任何能够对中国原油需求产生深远影响的大型项目。”而且,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产量只占中国进口需求总量的5%-10%,他认为这个比例很难增长。最重要的证据就是,中石油和中石化2003年的报表都显示各自的石油储备在下降。

  发改委能源局一位官员告诉《商务周刊》,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这些年海外寻油,“不过是在证实全球大型石油公司几十年来早就熟知的一条道理:雄厚的资金并不能保证得到大量的新油田,甚至不能确保得到全球高质油田的一部分。”他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原油资产要么已经被西方国家牢牢掌握,要么根本就不容许外资插手,中东的油田就是这样。中国石油公司只能得到西方大型石油企业不屑一顾的低回报小油田,这已是不能不接受的现实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油荒新闻 全部油价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