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外资规模令人瞩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陈墨 商务部的最新数字说,截至2004年8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个,合同外资金额10369.2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50.29亿美元。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跨国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上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公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称,2003年,排除卢森堡的特例(卢森堡主要是中转性投资——记者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接受国。 事实上,外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吸引FDI(外商直接投资)早已和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如何评价我国吸引外资的合理规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外资规模令人瞩目 也引起争议 2004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一份会议纪要称,“我国改革开放早期资金短缺,银行贷款大于存款。但到2003年底银行存款大于贷款49059亿元人民币,比1994年放大了近13.2倍。我国目前的外汇资金也比较充裕,2003年外汇储备为4032.5亿美元,外汇存款1487亿美元,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资产2748亿美元,合计的外汇资源近7000亿美元;境内外汇贷款1301亿美元。” 这份会议纪要的有关结论是:“我国为弥补资金短缺而引资的现实基础已经改变,引资理论亟待修正。” 2004年7月,有学者撰文说,“FDI总量占中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和地区。例如,流入美国的FDI比流入中国的大得多,但美国对FDI的依赖程度并没有中国那么高;日本的FDI只占其GDP的1.1%。 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在同样是出口导向型的国家中,这个比例分别是:马来西亚45%、新加坡38%、墨西哥31%、韩国15%。与此同时,外资公司还占据了中国60%的进口份额。” 文章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对FDI依赖过重已经成为事实。 2004年8月中旬,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常务副部长于广洲,以及另外两名副部长、20多位司局长,邀请10多名外经贸方面专家齐聚烟台,就官员们关心的15个问题分别作专题报告。 报告内容涉及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中国的外贸形势、中国对外经济、内外贸一体化等。 出席报告会的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关于外资问题,官员们关心的是,目前中国的外资是多了还是少了?对中国而言,合适的外资规模究竟是多少? 资金富裕只是表象 外资是外汇储备重要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桑百川,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储蓄和外汇的“双缺口”已经消失,中国的资金似乎十分充裕。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中国资金富裕只是表面现象。 桑百川的理由是: 首先,我国个人储蓄存款规模庞大是在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 一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加速、改革全面进入到攻坚阶段后,人们的风险预期上升,为了防范未来的风险,不得不被动储蓄; 二是1994年新的财税体制改革加大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力度,打击“小金库”,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控制预算外资金膨胀。因此,很多地方政府部门便采取了“公款私存”的对策。目前个人储蓄存款额中大量属于公款私存的部分; 三是商业金融机构夸大储蓄存款余额,虚报储蓄数字。为了达到银行监管机构规定的控制金融风险,降低不良债权比重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获得上级银行的奖励,商业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的分行、支行、储蓄所和农村信用社人为夸大存款规模,为了应付上级金融机构的检查,掉借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资金,表面上显示储蓄规模大而且坏账率低,实际上并不存在那么多的存款。 至于外汇储备,桑百川认为,这本身就与利用外资直接相关。正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产品大量在国内市场销售,能够满足部分投资和消费需求,替代了进口产品,节约了进口所需要的外汇,才使得外汇储备大量增长;如果没有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我们就不得不动用外汇进口更多的投资品和消费品,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就必然减少。 另外,外商投资企业本身的投资和进出口活动也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外商投资企业贸易和投资“双顺差”,是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 外资绝对数量可观 但引资水平不宜被夸大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葛顺奇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FDI流入的绝对量来看,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优秀业绩,但是,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不宜被夸大。 葛顺奇说,外资流入存在多种形式,包括FDI、证券投资、银行私人信贷、官方援助及双边与多边转移支付等。证券投资在全球资本跨境流动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中国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绝不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例如,2002年中国各项外资流入接近6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FDI(527亿美元)。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利用外资的规模都超过中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以证券投资为主要利用外资的形式。 即便是FDI,中国的成绩也不值得过分骄傲。 葛顺奇说,联合国贸发会议曾在《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采用业绩指数,剔除了因为经济规模差异所造成的偏差,用以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国家吸引FDI的业绩。 根据该项指数,1998-2000年,在140个国家与地区参与的排名中,中国的业绩指数值为1.2,名列第47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对整体经济规模而言,中国FDI规模不能算大。 衡量FDI规模的其他尺度有:FDI流入量占当年GDP的比重,FDI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以及FDI人均水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对于前文提到的7月份那篇学者文章中所谓“FDI总量占中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说法不以为然。 卢进勇说,用FDI存量与GDP相比是没有意义的: 首先,存量是表明我国对外开放25年的FDI总水平,用此与1个年度的GDP相比,没什么可比性; 其次,存量数字本身的计算也不科学,它没有考虑到25年来许多外资企业倒闭、撤资,以及资产折旧的情况。据商务部统计,至2004年8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约49万家,而2003年真正在册运营的外商投资企业只有23万家,也就是说,有近50%的外资企业已经有名无实。据此计算外资存量有所不妥。 从FDI流入量看,2003年我国FDI流入量占GDP的比重约为3.79%。 葛顺奇说,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这个水平都不算很高。不少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与东欧转轨经济国家在吸引FDI方面都很成功,FDI与GDP之比值高于中国的国家比比皆是。除日本与意大利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引进FDI方面也是业绩优秀。美国经济规模雄居全球第一,其2002年FDI与GDP比率为2.9%,英国与德国2002年FDI占其GDP比重竟分别达到了9.5%与10.1%,远高于中国。 在FDI流入占固定资产形成方面,2003年,中国的FDI流入额占国内总投资约为7.95%。葛顺奇说,这与其它国家相比并不高,FDI在总固定资本形成中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占25%,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3%,其中,亚洲平均为12%,非洲8%,拉丁美洲21%,非洲8%,中东欧18%。 从人均利用FDI来看,2003年,中国人均实际利用FDI为40.7美元,居于全球中下游水平。据2002年数据显示,全世界人均吸引FDI有57个国家在9美元以下、28个国家在10美元至49美元之间、28个国家在50美元至199美元之间、23个国家在200美元或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