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高烧期货套保受限 涨价转嫁消费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 08:37 中国经济时报 | |||||||||
海关统计表明,2000年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了62%,并导致相关化工产品平均涨价21%,但中国该年进口原油数量达到7000多万吨,与1999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2001年,国际油价曾从每桶30美元以上一路下滑到每桶17美元。但该年中国的进口原油数量为6025.5万吨,比2000年下降14.09%。 本报记者傅旭明
10月1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创下55.33美元/桶的新高。 近来国内油价也是令人心慌意乱。有迹象表明,国内成品油价还会涨。 中国石化行业的日子却很“好过”。 8月份以来,中海油的股价上涨了30%,中石油和中石化(行情 论坛)的股价也都上升了10%以上。 中石化集团总经理、中石化股份董事长陈同海向媒体透露说:“据中国会计准则,中石化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0.39亿元人民币,增长54%;据国际会计准则,中石化上半年的纯利为161.51亿元人民币,增长51%。”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7.3%,达到452.9亿元人民币。 国内油企期货套保受限 涨价转嫁消费者 据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中石化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是通过联合石化公司的期货部来运作的。联合石化公司由中石化和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合资组建,中石化占70%股份,中化占30%。北京一位期货分析师批评说,该公司由于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的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份额和操作问题,导致受到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浮动直接的冲击,而把涨价的因素转移给了国内消费者。而境内企业进行境外期货套期保值对企业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锁定成本是相当关键的。联合石化主要负责人也曾表示过,“国际油价走势虽然大势可以预测,但中短期受各种意外因素影响太多,很难真正预测。所以,从事期货套期保值目前几乎是企业降低价格风险的惟一手段。” 10月15日,记者致电联合石化公司,期货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肯定地告诉记者,中石化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是做了期货套保的,并介绍说中石化是经过证监会批准为数不多的允许在境外做期货套保的企业之一,至于具体多少额度,他称有关负责人不在,让记者18日再打电话。10月18日,记者再次致电期货部,一位负责人则明确表示拒绝接受这类问题的采访。 根据中国证监会《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境外期货头寸实行额度管理。企业想在境外进行某种期货品种的套期保值,首先得通过国外的经纪行开设期货账户,然后向有关部门申请期货头寸额度,这种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的决策行为受政府审批的限制极大,而且一旦作出决定就很难更改,从而不能有效地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另外根据该办法,国有企业只限于从事与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原材料相对应的期货业务,并且有严格的头寸额度管理。 中央党校研究室周天勇教授认为,要建立我国自己的石油期货场所,看似是期货监管部门的事情,实际上则涉及到我国整个原油和成品油的生产、流通、销售管理体制;国内石油企业要想在中国自己的石油期货交易所从事套期保值业务,看来还是要等待我国原油和成品油体制的改革。 买涨不买跌 国内油价高于国际水平 中国油价远远高于美国油价是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有人进行了对比分析:“中国市场最常见的93号汽油和美国市场的94号汽油作比较两者品质基本一致,在成都市目前零售价格为3.81元/升,美国纽约市平均价格为1.966美元/加仑。这里有个问题需注意:美国是没有养路费的,汽油零售价已经包括所有价费,而成都地区轿车养路费为105元/月。我们来计算一下:美国家庭一般一辆车每月消费汽油25加仑,折合成公升数为94.625升1加仑=3.785升,总花费49.15美元,按基准汇率1美元折合8.2766元人民币计算,为406.79元人民币。而成都地区94.625升汽油总价为360.52元,再加上105元的养路费。” 而中国的人均收入和美国相差甚远,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指出,中国的石油进口陷入了“买涨不买落”的怪圈。海关统计表明,2000年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了62%,并导致相关化工产品平均涨价21%,但中国该年进口原油数量达到7000多万吨,与1999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2001年,国际油价曾从每桶30美元以上一路下滑到每桶17美元。但该年中国的进口原油数量为6025.5万吨,比2000年下降14.09%。 据了解,1999年1月至2月,在国际油价处于最低谷的时期,中国进口原油297.94万吨,比上年同期反而减少了40%;1999年3月国际油价开始大幅回升,而中国的原油进口也开始回升,当月进口原油433.25万吨,成为1998年1月以来进口最多的一个月,是2月的2.6倍。 2003年,国际油价持续高涨,中国原油及成品油的净进口量亦大幅增长35.6%,达到创纪录的9739万吨,而石油净进口总额达到20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57%。今年第一季度,国际油价上涨到了十多年来的历史高点,而根据中国海关总署于4月20日发布的数据,中国2004年第一季度原油进口量为3014万吨,较2003年同期增长35.6%。 原因很简单:我国石油企业经营一直处于垄断格局,石油进出口业务实行严格贸易权限制,严格而复杂的国际期货市场套保制度限制使得这些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缺乏自主应变的能力和动力,而成本增加都转移到消费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只有四大公司才拥有石油对外贸易权,几乎所有其他公司进行石油进口业务,都需要通过四大公司代理。四大公司按照总成交额的一定比例来收取代理费,进口量越大,他们收益利润就越大。 油价飙升挑战中国经济结构 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考验是很明显的。 近年来,汽车和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但是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尚未转变。目前,中国正处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的阶段,同时也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和原始的制造业向真正的制造业转型。然而以制造业为龙头作为经济支柱,是以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为前提的。原材料和能源跟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石油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国家必须让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潜在结构相适应,否则有可能动摇整个经济结构。能源价格上涨,对上游产品有好处,但是对下游产品、对消费损害很大。能源价格上涨会阻碍消费这驾马车,从而对中国经济转型产生致命影响。 石油价格上涨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最直接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而成品油支出是运输行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国对成品油价格实施积极的调控,但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仍超过15%。 油价上涨对化工、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影响也很大。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合成橡胶等化工产品成本上升,并引起各类化工产品出厂价格大幅上涨。根据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化工产品市场的监测,7-9月份主要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环比平均涨幅分别达到3.74%、7.88%、2.04%,而同比平均涨幅分别达到26.12%、33.36%、32.88%。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的成本大幅上升,而这些行业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其产品价格不可能与成本一起同步上涨,必然使这些行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一些企业还因此而停工减产。 油价上涨对目前正处于困境中的汽车工业来说,更可谓雪上加霜。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经过近两年迅猛发展之后,今年出现市场饱和,销售下降的现象。而正当各轿车生产厂商和经销商想方设法扩大销量的时候,不断上涨的成品油价格却使不少潜在的消费者对购买轿车望而却步。更让轿车生产厂商头痛的是,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带动塑料、橡胶价格上涨,还使汽车的生产成本上涨。石油价格上涨给汽车生产者带来了两头受困的局面。油价过高,已经有很多人不买车不开车了,最近的汽车销量呈下滑趋势也与此有大关系。汽车卖不出去,形成大量积压,带来的影响是全行业的,包括化工、轮胎、橡胶、钢铁,等等。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