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珠海模式”埋单(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 11:56 《财经》杂志 | |
珠海机场泥淖 在珠海,曾主管珠海招商引资及大型项目建设的一位官员向《财经》介绍:珠海机场立项之初,当时的国家计委批准的建设资金不过2亿元,打算把珠海西区的一座小型军用机场改造成民用机场。 但在“大棋盘”思路之下,珠海机场于1992年底动工,至1995年建成通航,仅机场本身上报给市计委的建设资金,就已膨胀至27亿元。为此,珠海机场遭到了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的严厉批评。其实,27亿元只是计算了机场候机楼和跑道等机场主体的费用。如果将机场医院、消防、航管楼等附属设施及附属企业计算在内,实际开支高达37亿元。 建设机场的费用从何而来?据这位官员介绍,主要靠珠海的“第二财政局”国土局卖地所得,土地出让金约收入20多亿元,用于机场主体建设。而机场附属设施的投资,则主要靠“第三财政局”珠光的贡献。 出乎珠海市政府意料,建成后的珠海机场并没有为这个城市带来效益——月均客流量一度只有四五万人次,仅相当于原广州白云机场一天的客流量,与当年预期每年1200万人次的客流量相比,几乎九牛一毛。 尽管客流量严重不足,珠海市每年依然要耗费巨资维系机场正常运营,以至年年亏损。时至今日,珠海机场尚欠17亿元工程款未能清偿,众多债权人向法院提出诉讼保全的请求,法院也一度将珠海机场的营运收入及诸多建筑、设施冻结封存。 机场之外,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珠海市开始大规模超前兴建市政交通。其中,宽阔而车流稀少的“珠海大道”一度成为珠海市的标志。“珠海大道”全长48.5公里,是一条双向八车道的高等级公路,其中仅一段炸山填海建成的约4公里长的路面,耗资就高达4亿元。而珠海大道的建设资金,有相当部分来自“第三财政局”珠光集团的贷款。 珠海大道建成后,珠海市政府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珠海大道有限公司(下称“大道公司”),注入了珠海大道20年的经营收费权。1996年8月,珠光集团称,以“珠海大道有限公司”名义在美国成功发行 2亿美元项目债券。 由于珠海大道经济状况不佳,大道公司债大幅下跌。珠海最终决定回购债券,珠光集团再次发挥了“第三财政局”的作用,以境外贷款为珠海市的历史欠账“埋单”。 珠海大道缺乏收益,珠海市耗费巨资兴建的规模超前的其他市政道路同样陷入财政窘境。据《珠海特区报》报道,从1988年至2003年,珠海市靠贷款集资修建了12个大型公路、桥梁及隧道工程项目,贷款总额达21.5亿元。1988年至2003年,由于车流稀少,珠海市的路桥费收益总计为19.4亿元,而同期应付21.5亿元贷款的利息则高达19.8亿元,同期全部路桥收费收益尚不敷支付贷款利息,缺口达4000万元。至今,当年21.5亿元的贷款本金并未消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