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浮动 我们准备好了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18:59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人民币汇率在目前不完善的市场传导机制的情况下,它的增值很有可能会通过对资本市场和金融资产的冲击,在短期内带来一种“非理性”的繁荣,而结果会制约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文|孙立坚 围绕央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在华盛顿召开的G7首脑会议一事,国内关于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的讨论再次从经济学界拓展到全社会。而且,又是在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国际能源价格不断攀升、世界经济逐步走暖、世界利率开始向上回调、以及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开始的一场新一轮的人民币价值以及制度的讨论。因此,无论是对问题的看法还是对其解决的对策都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比如,社会上有不少人都认为,现在是人民币调整的一个尚佳的时机,越往后进行调整就对我们越不利。可以看出,关于人民币的讨论已经从原来的应不应该调整上升到现在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应该放在什么时候的议题上。周小川行长也明确表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因此,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改革,形成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当然,随着金融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随着行政调控手段的渐渐淡出,随着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政策决策部门的领导、业界的实务工作者和经济学界的理论工作者都开始认识到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机制是势在必然的事,问题是以什么方式过渡。的确,就目前上述的国际环境来看,人民币的增值在目前的短期内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不大。但是,持这种观点的可能更多地是侧重实体经济层面上的影响,而我们认为,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人民币汇率在目前不完善的市场传导机制的情况下,它的增值很有可能会通过对资本市场和金融资产的冲击,在短期内带来一种“非理性”的繁荣,制约中国实体的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人民币升值未必马上抑制过“热”资本流入 从央行公布的资料上看,2004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673.88亿美元,达到4706.39亿美元,再度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意味着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受到了来自前所未有的“外汇占款”的挑战。因为,众所周知,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表现为人民币的需求空前旺盛,为了保持货币供需平衡以求得人民币的稳定,央行不得不被动的放出本币,即增加货币供给,但为了防止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又不得不抽紧国内的银根,这样一来中国自身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正常资金就会受到制约。这也就是市场为什么预期人民币稳定“ 扛不住”多久的一个最大理由,也是国内一部分学者要求人民币抓住时机调整的一个重要依据。 的确,外汇占款这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但是否通过人民币增值就能缓解呢?回答为否。因为中国目前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是管制着的,而中国资本市场、自身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价格的不完全性,就像东南亚1990年代资本市场开放的时候那样,很有可能在2007年之前中国金融业不断对外开放的时候,外国资本会大量涌入,利用由此带动起来的人民币及其人民币资产的泡沫寻找到无风险的“套利”机会。虽然人民币的增值提高了国民的购买力,但是,这种非理性的“繁荣”,会扩大经常项目的逆差。而东亚危机的教训提醒我们,靠资本流入来补偿经常项目的逆差是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即使流进的外来资本是看重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潜力,但他们也绝对不会流入我们没有改造好的银行和企业。而是利用自己的外资企业和外资银行来打开中国的消费市场。所以,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在目前资本市场、金融资产的价格机制和金融机构不完善的状况下先调整人民币汇率机制很有可能会导致“非理性”的繁荣,而这种繁荣是无法持久的。所以,一方面要顶住外来“压力”,一方面要加快国内金融改革,这是取胜的关键条件之一。 《全球财经观察》系列文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