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时候了(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18:59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还有,中国采取的盯牢美元政策,大大减弱了自己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国是个大国,是个经济上独立的实体,不可能像香港那样长期搞联系汇率,把自己的货币政策的自主权拱手让人。因此,中国需要在盯牢美元的政策上做些调整。 如果汇率调整,可能会对经济的某些层面和部分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这是调整的成本。但另一面,如果不对它作出调整,经济同样会付出相当大成本。这一轮经济过热和投资过热,很大程度上与信贷过度扩张联系在一起,而信贷过度扩张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汇率政策缺少灵活性,当热钱涌入时央行没有办法应付,只能买入外汇扩张本国基础货币,最终导致信贷失控。这个问题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了,而且正在想办法解决。我相信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及外汇政策调整的一个原因。 中国政府最近对于整个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的态度有些微妙的变化,比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在一系列内部讲话中曾提出,人民币升值可能对出口、外资和就业的影响有限。这种提法和过去一般的升值对出口不利的看法不一样。郭局长是个学者型官员,这究竟是他个人观点,还是北京决策层的观点,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至少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北京在思路上似乎有微妙变化。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认为人民币小幅度升值对中国的整体出口影响不大。因为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出口产品的生产力明显提高。十年前中国生产产品的生产力和产品质量与今天的生产力和产品质量完全不同。这十年间,质量在不断提高而产品价格在不断下降。回过头去看,十年前和我们竞争的外国产品从价格性能比来说,已经无法与今日中国产品同日而语。 如果通过人民币升值把中国产品在海外的价格提高10%,我认为中国产品性价比还是最佳的,竞争者由于你加价、有机可趁而夺走你的市场份额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中加价后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商品,那何乐而不加价呢?但这不能以个人行为实行。某个厂家加价,如果你加价,别人不加价,你就出局了。通过汇率同时地、整体地一起加价,这即是所谓的集体加价,我认为这完全能做到。 当然,什么时候调整汇率政策,调多少,相信主动权在北京手里。我个人认为这个时机已经成熟,今后12~18个月,这方面做出调整的可能性相当大。汇率政策永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在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的情况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决策层的手脚。我认为慎重是件好事,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这么巨大的人口数,乱不得。 从经济学角度讲,中国经济不适合盯牢美元。固定汇率一方面妨碍了中国自己的货币政策,造成资源错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中国国际化进程和经济结构调整。从这一意义讲,走出盯牢美元政策,建立一个以市场为依据的、在合理范围内浮动的外汇机制是个正确的方向。我毫不怀疑中国政府会在外汇政策和体制上作出一些变更。关键问题是时机和操作。这个问题学者之间会有不同的争论,北京也会有政策上的思考。总体来讲,将来12~18个月在热钱进入明显减少,贸易顺差减少,但出口和外资进入依然强劲的情况下,到了调整外汇政策和体制的时候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